智库视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关注的五大问题

2022-12-12 16:22:51BY:lyw
【字体: 打印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能源局也相继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并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发生的电源特性与布局、电网平衡模式、负荷结构与特性等方面的变化,系统开展多层次研究。由于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供应主体,因此引致出电力平衡、支撑机理、源网荷储协同、电碳耦合以及政策机制五个方面关键问题。

第一,源荷随机波动冲击电力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双侧较之传统电力系统均有变化,随机性的电源波动、负荷冲击将对电网运行产生极大影响,具体表现为风光发电强随机性波动性和用电负荷的日益尖峰化,应围绕重构源、荷、储三者参与的非实时电力电量平衡模式,确保电力可靠、高效、灵活供应。

第二,现有支撑技术机理无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在现有系统结构及技术水平下,电网对于新能源承载规模在55%左右的上限水平,远低于80%的期望值,需要创新稳定性理论、重构电网架构、研发运行控制技术,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第三,电力系统多要素协同互动能力不足。除电源、输电、配电、负荷等要素外,储能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海量元素聚合效应,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双向调节能力提供保障。

第四,碳减排、电碳耦合模式有待完善。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电网节能是电力行业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目前,电网在电力系统碳减排作用尚未有效挖潜,电力系统碳减排技术欠缺,碳交易与电力市场未建立耦合机制,需要深入研究完善相关模式,发挥耦合机制激励作用。

第五,政策机制不够健全。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绿色电力交易尚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应适应新能源参与的多时间尺度的电力市场、缩短交易周期,做好优先发电保障和市场化交易的衔接,进一步完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政策工具的优势互补作用。

(文/国研智库新基建研究中心 徐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