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我国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形势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当下,新型工业化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
|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为我国工业化带来新压力
当前,大国博弈、逆全球化等持续冲击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产业链越来越朝着区域化、近岸化、本地化的方向演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对我国而言,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中的地位和份额持续上升,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外部制约性上升,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制造业发展,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或在全球重新布局;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不断吸引中低端制造业,造成我国部分制造业外迁。与此同时,安全发展也成为新的时代发展主题,主要经济体均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追赶与被追赶夹缝中,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强化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地位面临紧迫形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新技术革命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变量
科技进步是工业化不断演进的重要动力。当前,新技术革命在多个赛道上爆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和元宇宙等一大批新技术涌现,推动全球产业分工重新布局调整。新技术革命为工业化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特别是,对于还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新技术革命开辟了新的工业化领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发展中国家既面临新的约束和风险,也为其带来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新一轮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核心因素,新型工业化要顺应趋势、紧抓机遇,将科技创新作为工业化的关键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与我国过去的工业化路径和模式息息相关。过去的工业化以速度和效率优先,更多的是追求工业规模的增长和工业占比的提升,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普遍的路径和特征。这种相对粗放的工业化过程造成了区域、产业、分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等多个方面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钢铁化工等工业部门低端产能较高而高端产业发展薄弱环节较多,劳动报酬占比较低且产业间差距较大,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等等。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型工业化要改变过去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子,重点补齐发展短板、弥补薄弱环节,转向更加追求质量、效益和平衡的发展路径。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工业化新的动力和方向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快车道。以绿色为导向的全球化正在成为当前全球产业链调整的一个主要趋势,决定了未来全球科技进步、产业布局的基本走向。“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与过去工业化中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不同,新型工业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是要将绿色化作为动力和要求,在工业化的全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并且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条绿色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
(文/国研智库宜商环境研究中心胡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