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超大城市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基于北京的调查研究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超大城市人口、产业、空间集聚程度高,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对都市圈、城市群乃至全国发展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但相比其他区域,超大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新市民融入难、基层治理难等问题更加突出,同时还面临着“大城市病”的困扰和挑战。
超大城市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对城市本身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峥、杨晓东和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杨永恒在《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6期联合撰文,基于对典型超大城市北京的实地调研,就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要点如下:
一、进一步拓宽城市勤劳创新致富渠道
推进城市产业转型与提升劳动者技能“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传统产业,提高城市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普遍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盘活闲置劳动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坚持多劳多得,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促进勤劳致富。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对紧缺急需的科研人员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采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和股权奖励等方式,加强科研人员创新激励,探索劳动股份制、技术股份制等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引导城市企业实行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激励,鼓励创新致富。
二、在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同时巩固城市现有中等收入群体
在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城市中等收入脆弱层群体,优化中等收入群体结构。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搭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毕业生到城市基层就业创业,增加城市人才公寓、青年驿站等市场供给,让高校毕业生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新增量。发挥政府技能培训补贴引导作用,鼓励企业推行新型学徒制,帮助一般技能劳动者向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转型,促进技能人才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破除不合理就业限制,鼓励从业者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加强新就业形态权益保护,促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进入城市中等收入群体。
三、加快探索超大城市实现城乡融合的有效路径
积极探索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的有效路径,实现以城带乡、先富带后富。超大城市近郊农村要加快业态转型升级,鼓励通过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模式,推动从初级“瓦片经济”向“楼宇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远郊农村要主动适应城市居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消费需要,积极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森林康养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推进城市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提升行业组织效率和服务品质,带动进城务工人员持续增收。推动城市财政转移支付与落实区域功能定位挂钩,重点向远郊新城和农村薄弱地区倾斜,创新跨区横向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长效机制。
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
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城市居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推动从收入水平富裕迈向生活品质富裕。加大城市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通过集团化办学方式向郊区、农村、薄弱地区的学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城市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传统培训疗养机构向普惠性养老服务转型,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新模式,鼓励引导一二级医院、养老机构向医养康养联合体转型,加大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符合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增加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新市民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分层分类精准救助,进一步兜好特困人员和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底线,稳步提升救助标准,健全支出型贫困家庭临时救助制度。
五、完善群众诉求驱动的市域社会治理机制
完善和推广北京“五个一”的做法(即一套体系、一号响应、一单到底、一把尺子、一组机制),通过赋予街乡权力、下沉工作力量和开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各级政府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滚动推进高频共性问题专项治理,努力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提升城市基层社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简约高效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支持鼓励城市社区议事厅、小巷管家等居民自治平台建设,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事项,畅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进建设城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体系,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