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导刊|AIGC是工具,还是创新颠覆者?
2022年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发展速度惊人,年初还处于技艺生疏阶段,而几个月之后就已达到专业级别,足以以假乱真。这让花费毕生所学进行创作的从业人员,倍感焦虑和紧张。同时,AIGC的迭代速度呈现指数级爆发,这其中,深度学习模型的不断完善、开源模式的推动、大模型探索商业化的可能,成为AIGC发展的“加速度”。《新经济导刊》2022年第4期“热点”栏目刊发文章《AIGC是工具,还是创新颠覆者?》(作者:翟尤,腾讯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
文章分析称,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2021年之前,AIGC生成的主要还是文字,如今新一代模型可以处理的格式内容包括:文字、语音、代码、图像、视频、机器人动作,等等。AIGC被认为是继专业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之后的新型内容创作方式,可以在创意、表现力、迭代、传播、个性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文章指出,AIGC的出现将会让创作者拥有一个更加高效的智能创作工具,在内容创作环节进行优化,而非成为竞争对手。例如,在极短的项目筹备时间内,AIGC可以大幅提升效率,验证了AI投入到工业化使用的可行性。尤其对于艺术、影视、广告、游戏、编程等创意行业的从业者来说,AIGC可以辅助日常工作,并有望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同时,AIGC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效率,为规模化生产构建市场增量。
AIGC的发展离不开预训练大模型的不断精进。文章认为,大模型虽然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这些效果作为展示甚至噱头之后,很难形成良性的商业价值,与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基础设施投入更是相差甚远。如何推动大模型向大应用转变,正在成为关键的考验。
从AIGC的破圈以及引发的关注,可以看到大模型商业化的潜力正在清晰化:一方面,大模型企业可以根据C端用户实际按需提供服务和商业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对云计算、云存储的使用量上升。将AIGC从“尝鲜试试看”变成大众频繁使用的需求,再到与具体行业和领域深度结合,依托我国丰富的产业需求和应用场景,有望为大模型商业化和长期价值探索一条新路径。
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而AIGC在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知识产权、技术伦理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并且AIGC距离通用人工智能仍有较大差距。
文章指出,当前热门的AIGC系统虽然能够快速生成图像,但这些系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绘画的含义,从而根据这些含义进行推理并决策,仍是未知数。由于AI本身还不具备价值判断能力,为此一些平台已经开始进行伦理方面的限制和干预。目前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以及AIGC应用研发者本身不重视等问题,仍在持续引发社会对AI创作伦理的担忧。
(整理/张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