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协同创新、同城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共享创新”新模式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使命,自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大湾区不断强化各区域之间的创新要素流动、创新主体合作和创新成果共享,不断推进城市和区域、产业和企业创新一体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享创新”新模式。一是在城市和区域方面,在充分依托各城市产业发展基础之上,积极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打破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共建“环湾科创带”,打造共享创新的地理支撑。二是在产业和企业方面,大湾区各企业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以华为为代表的“硬科技”和以腾讯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强强联手、同向发力,联合区内中小科创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共享创新的全行业参与。
|加快推进同城化发展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制度环境下,粤港澳三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制度对接以及规则衔接,有力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同城化建设,为区域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区内跨江跨海通道持续打通,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相继建成并运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二是在制度对接方面,随着“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持续推进,粤港澳三地在金融领域一体化水平逐步提升。同时,在科创领域,随着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如广东省通过完善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管理制度,推动广东与港澳深度合作并实现跨境协同创新。此外,在人才领域,在相关制度的支持下,截止2022年,共有402名港澳医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证,707名港澳律师参加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推动金融、税务等16个领域的港澳专业人才享受跨境执业便利。三是在规则衔接方面,随着食品、药品、交通、民生等23个领域共70项首批“湾区标准”陆续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同城化趋势不断加快。
(文/国研智库新基建研究中心 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