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重大战略。自2014年首次提出以来,京津冀三地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为京津冀三地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重大进展
北京市通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大力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全面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同时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布局发展。自2014年以来,共疏解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有力促进了北京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北京严把产业准入关,通过实施严格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严控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
|交通一体化不断取得突破
目前,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不断取得突破,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形成。一是在公路方面,随着京秦高速、大兴机场高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北京市域内高速“断头路”全部清零。二是在铁路方面,随着京张高铁等铁路建成通车以及京唐城际等铁路全面提速,以京津为枢纽,贯穿河北各地级市的铁路网已基本形成。三是在航空方面,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投运以及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线网络持续优化完善,京津冀地区国际交往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成效明显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大力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危险废物执法联防联控联治以及推进法规标准协同等举措,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明确要求不得审批钢铁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
|产业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为抓手,加快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截至目前,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9500余家;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4000家。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两地转入企业,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
(文/国研智库新基建研究中心 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