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碳足迹掀起绿色风暴
碳足迹是指产品资源开采、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只包括部分生产过程排放的核算方法相比,碳足迹核算包含产品上下游全过程排放,有利于实现全生命周期降碳。
碳足迹评价体系或将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随着《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等要求产品提供碳足迹的相关举措落地,跨国公司要求供应链企业提供碳足迹证明的现象日益普遍。2022年3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获得欧洲理事会一致通过,该法案提出分阶段实施电池碳足迹管理,要求自2024年7月1日起,进入欧洲市场的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证明。这将对我国的电动汽车出口造成重大影响。同样在其他领域,若国内碳足迹评价体系发展滞后,我国产品出口将受到极大掣肘,碳足迹评价可能成为新的重要贸易壁垒。
碳足迹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碳足迹贯穿全产业环节,从企业内部原材料采购、技术开发和生产活动,到外部经营活动、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对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产生影响。碳足迹为全产业链的清洁化奠定了基础。
碳足迹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的降碳目标。在履行社会责任基础上,碳足迹管理将客观上增加国内企业降碳的责任和动力。对采购、技术开发、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碳足迹管理,达到降碳目标。在采购物流上,企业会更多采购绿色原料,优先合作具备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供应商和物流伙伴。在办公和生产过程中,营造绿色的办公环境、优化办公流程节能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能源的使用。目前,很多国内企业已制定了“双碳”减排的计划和方案,并付诸实施,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制定了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的要求,宝钢从六大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钢铁制造端绿色化进程。
碳足迹管理促进企业运营外产品后续的降碳目标。大多数企业碳排放其实是来自产品在价值链下游被进一步加工和使用的环节。碳足迹管理会促进企业提供后续绿色使用服务,协助下游环节的碳减排。如蔚来汽车大力推广公用性充换电,通过减少汽车生命周期中需要的电池总数量来减少碳排放。在产品包装环节,企业进一步减少材料用量,选择环保可回收原料,从而实现减排。在对外出口时,企业将更多地考虑碳标签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企业在核算碳足迹后,需在产品上添加碳标签,把产品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碳排放量用数据标示,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企业也将考虑碳足迹对贸易壁垒、销售渠道的影响。
我国各领域、各部门正在积极推动碳足迹评价体系建设。近年,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频繁出台促进和支持碳足迹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总计出台了约60余项政策。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工信部针对光伏、原材料产品、园区、企业等开展了相关核算研究,发改委、商务部、银保监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在重点领域出台相关政策。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等都相继出台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趋势要求下,国家、行业、地区、园区、企业层面正在抓紧探索和研究碳足迹评价体系的核算方法、核算路径及认证标准等,其中,推动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是重点内容。
(文/国研智库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 耿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