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参|转变思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2023-05-26 10:39:07BY:lyw
【字体: 打印

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GNAFC)近日发布由粮食安全信息网络(FSIN)编写的第七版《全球粮食危机报告》(GRFC)并指出,2022年面临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且亟须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数连续第四年增加,2022年5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58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全球经济冲击、冲突和极端天气事件是造成粮食危机的关键因素,国际社会应创新应对粮食危机的思路、方法,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多方合力。

2022年身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占饥饿总人数的比重从2021年的21.3%升高至22.7%,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仍在恶化。阿富汗、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部分地区和也门面临的粮食危机更为严峻。2022年,有7个国家的民众陷入饥饿和贫困,或灾难级别的重度饥饿状况,超过半数集中在索马里(57%)。39个国家中,约3500万人陷入紧急状况级别的突发重度饥饿危机,其中半数以上身处阿富汗、刚果(金)、苏丹和也门。此外,在 42个粮食危机主要发生地区,其中30个地区有超过3500万五岁以下儿童出现消瘦或重度营养不良状况,其中920万儿童有严重的消瘦症状。

虽然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在冲突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下不断加剧,但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和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是导致饥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和农业投入品进口,容易受到全球粮食价格飙升的冲击。

| 关键驱动因素

在处于粮食危机的几个主要地区,经济冲击已取代冲突成为重度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价格飙升和市场遭受重创等全球经济冲击大幅削弱了各国抵御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

经济冲击(包括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使得27个国家有8390万人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贫困国家的经济韧性急剧减弱,需要更长的经济复苏期和冲击应对能力。

冲突/不安全因素使得19个国家/地区1.17亿人处于严重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中。目前经济冲击因素超过冲突因素成为阿富汗、南苏丹和叙利亚等仍受长期危机影响的国家陷入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主要驱动因素。

天气/气候极端事件促使12个国家5680万人陷入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这些极端事件包括非洲之角的持续干旱、巴基斯坦的毁灭性洪水以及南部非洲的热带风暴、飓风和干旱。

| 转变应对思路

国际社会需转变应对思路,变事后被动应对为事前主动预防,找到粮食危机发生的根源并解决。为此,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区域组织、民间社会和社会各界需要创新思路、方法,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多方合力。

开展相关活动时,应着重提供更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前瞻性行动、建立应对冲击的安全网等创新方法。从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要扩大核心投资,消除粮食危机和儿童营养不良的根源。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粮食体系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以自然为本,科学施策,开辟普惠粮食获取渠道,采取更为有效的风险减缓措施。此外,加大在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儿童消瘦症状方面的投资。

| 展望未来

经济冲击、冲突以及极端天气相互交织、叠加共振,加剧了全球粮食严重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负面影响。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不利因素会在2023年有所缓解,预计气候变化将引发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全球经济发展前景黯淡,冲突和不安全局面可能持续存在。截至2023年3月,对38个国家和地区的当年预测显示,多达1.53亿人将陷入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况;预计布基纳法索、海地、马里、尼日利亚部分地区、索马里和南苏丹等国约有31万人将处于非常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整理/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