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从经济视角理解“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

2023-06-07 14:30:19BY:lyw
【字体: 打印

我国从历史上一直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辉煌而璀璨。自进入工业化进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迅速扩张与发展,工业化水平已经可以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肩发展,但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遭遇很多难题,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特征仍然非常显著。

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差距集中体现在农村“空心化”问题上。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社会问题突出。农村优质资源要素向城市流失,持续发展受到各种制约。这种农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结构性差距引发了乡村振兴深层的经济原因。因为这种差距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业与工业在现代化进程方面的差距影响宏观经济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建成了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从工业1.0到4.0,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相比农业,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体,规模化、机械化正在快速推进。我国农业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人口为242.2万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1.3%,这些人口创造了1692亿美元农业产值。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业人口为5.09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36.11%,我国的农业产值为10214亿美元,但农业从业人员也高达1.94亿人,按照人均计算,美中人均产值分别为82016美元、5253美元,相差16倍。美国耕地面积为23.66亿亩,中国为20.24亿亩,但美国亩均产量全球第一。因此,在农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外部因素冲击粮食供应和价格波动大,增加了我国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大豆、菜籽油、甘蔗等作物。同时,持续上升的进口态势,对我国本土作物的生产也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农作物是供应链的底层基础,农业效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不利因素。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我国供需宏观结构调整。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有着较高的影响权重。在近年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下,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5,而发达国家多在1.2以下,城乡收入差距显然依然很大。城乡发展均衡处在前列的浙江省城乡收入比也为1.90。形成的原因,第一,初次分配,因工业、农业效率差异而导致收入差距。第二,再分配,由于农村养老水平远低于城镇,再次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第三次分配,由于农村的机制与环境非常不成熟,公益和志愿事业受阻。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我国中低端工业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不足,难以形成消费。供需的结构性问题,扩大内需及供给侧结构调整都受到农村居民收入不足的影响。

最后,在新发展阶段下,振兴乡村及以此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破题关键。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农村、农业、农民在国内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大循环中承担与人口比例相当的角色,发挥相当的作用,促使全国经济大循环结构更加协调,循环更加畅通。一方面建设现代农业提高效能,另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扶农富农,增强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生产体系中的支撑力,提高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出农村巨大的消费能力,以更高、更全面的消费融入国民经济的消费体系中,推动供给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文/国研智库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 耿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