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丨构建系统帮扶体系 防止规模性返贫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规模性返贫”概念,要求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成为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与帮扶的重中之重。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近期刊发文章《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系统风险及帮扶体系构建》(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贾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改革处肖建,全文见《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4期)。文章认为,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仍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并就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系统帮扶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文章谈到,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面临三方面风险挑战。
一是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以重大疫情等为主的健康风险冲击和以干旱、火灾、地震等为主的生态环境风险冲击,在短期内造成个体与家庭财产甚至生命健康损失,由此引发已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严重困难群体等几乎同一时间段在数量或区域上出现较多集中返贫现象。
二是区域发展水平滞后。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足的地区而言,一旦特惠性政策减弱,薄弱的经济基础与较低的自身发展能力将难以支持地区帮扶政策稳定衔接,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的概率随之增加。
三是风险代际传递。主要表现为父母或家庭原因导致子辈贫困,包括贫困文化、政策依赖与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边缘贫困户、低收入人口等处于绝对贫困线边缘的人口极易因为较难获得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等而停滞不前,甚至逆向落入绝对贫困状态,导致规模性返贫现象。
对于如何构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系统帮扶体系,文章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监测预警机制。以县域和村域作为监测样本,根据风险的短期、中期、长期冲击表现,构建以“贫困线、保障线、发展线”为基础的区域性监测体系。
二是构建系统性的帮扶机制。构建针对短期重大返贫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以及针对中长期返贫风险的保险兜底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形成区域整体发展、群体重点保障的分类帮扶格局。
三是瞄准关键环节,构建帮扶政策体系。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1+37”政策体系,瞄准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人群,进一步明确帮扶政策制定的方向和重点,做好政策规划和考核评估,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有序衔接,整合各类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工作力量向重点帮扶县、帮扶村倾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形成系统帮扶路径支持。
(整理/杜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