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产业数据价值化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经济尚未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深度赋能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滞后。据相关统计,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数字经济对各产业的渗透度存在较大差异。2021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为10%、22%、43%。其中,制造业作为强国之基以及数实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数字化发展仍较为滞后,约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产业数字化没有实现产业链全覆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数字化普及率、核心环节数控化率偏低。特别是,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多数由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与运营,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仅在初级阶段,企业“上云”数量有限,未能广泛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
基础条件不足与市场主体意愿不强双向制约数实融合
法规体系构建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由此也产生了数权归属、非法交易、数据安全、数据垄断、数字鸿沟、虚假监管等新问题,传统的法规和治理手段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
数据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制约数据收集和价值实现。随着我国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由于数据标准、通信标准、技术标准、接口协议等不统一,导致数据开放共享进程缓慢、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管理缺失、垂直行业应用深度不足等问题相继暴露,亟须强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业务互动和数据联通。
云计算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支撑发展不充分。近年,世界各国把云计算作为塑造国家数字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云计算有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全球顶层的SaaS是云计算市场的主体,占公有云的三分之二。我国恰恰相反,底层的IaaS占比较高,SaaS不足三分之一,仅占全球的2%。SaaS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
数字化成本过高及数据价值实现不畅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国内企业对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往往相对保守。根据国内两化融合监测平台上近20万家企业的数据显示,全球前50名跨国公司数字化投入占到销售额的2%左右,国内企业仅为0.4%,中小企业平均占比仅为0.27%。此外,确权、定价、交易等关键环节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导致数据要素管理处于较低水平,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受到阻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数据要素不仅要加速流通,还应加速生产,即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推进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
产业数据价值化将成为全局的关键
我国消费端已经快速实现数字化变革,倒逼产业端、供给端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但数字产业化以数字化治理为根本的“智慧大脑”面临协同难、场景不足、机制不顺的困境,制约了数字产业发展的质量。推动产业数据价值化将成为推动全局良性循环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产业数据价值化,一是促进数据价值释放的基础性制度供给。加强战略规划和架构设计能力,从数字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各环节探索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共享标准,提高数据共享标准化水平,有效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核心是消除阻碍数据开放共享、流转交易和数据驱动创新的制度障碍,鼓励关键核心环节、技术、平台发展,降低数据价值释放的经济成本和制度成本。二是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明确激励数据采集利用和创新的数据权属,创新数据市场交易的价格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交易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强化数据安全与数据主权保护。以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系统构建切实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和保护数据安全的治理体系,突出数据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的基础地位,出台和健全数字信息完善、数据隐私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平台型企业的市场垄断行为。
(文/国研智库 徐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