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导刊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新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香港稳坐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且有意义的发展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是香港和内地互相成就、创造双赢的典范,也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案例。
《新经济导刊》近期刊发香港交易所董事会主席,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史美伦的文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新的历史、现状与展望》。文章探讨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创新中崛起的过去、现在,分析了当前香港金融市场的新变化和固有坚持,并指出香港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续扮演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角色。
对于香港交易所而言,可以从多个方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而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资本支持已成为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投资风险得以通过资金和金融工具进行衡量。正是依靠资本市场的支持,创新才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下一阶段。以科技创新为例,自2018年港交所上市改革以来,香港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中心,孕育了许多生物科技创业家的梦想。未来,港交所将不断优化上市机会机制,为香港以及内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融资机会。
第二,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资本市场开放是不可少的一环。在这方面,香港和内地联手合作的互联互通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沪深港通的框架下,港股通交易范围逐渐扩大,首次将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交易,大大提升了香港吸引国际公司上市的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内地投资者,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在两地监管机构的支持下,互联互通已经从沪港通延伸到深港通、债券通、ETF通,而港交所已经上线的互换通将首次连接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这意味着,港交所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还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大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香港。
第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要真正成为通行的国际货币,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投融资功能、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更多的投资产品。香港一直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前沿的阵地和试验田。除了互换通以外,港交所正积极推动其他人民币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以进一步增加市场的吸引力。2023年,港交所引入双货币交易模式,这意味着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本地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都可以选择以港币或人民币进行交易。这将使人民币有更多的投资品可供选择,投资者也可以使用手中的人民币投资香港的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第四,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在对新业务探索过程中,香港交易所也积极开拓碳中和市场和其他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产品。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这一转型并非易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这些资金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提供。去年,港交所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希望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全球向碳中和转型。
(整理/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