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如何促进中国人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人口发展既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其本身的变化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怎样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未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如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在《中国经济报告》2023年第3期撰文,围绕如何促进中国人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着力提升人口整体素质。在人口增量优势不在的情况下,着力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是推动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实施路径上,要通过改革创新教育卫生事业,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主动超前布局,加快推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全方位改革和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为人口素质提升提供坚强支持。在健康水平提升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以提升居民素养为抓手,积极培育居民健康行为,推动慢病干预和健康管理的广泛实施,让个人更好履行自己是自我健康“第一守门人”的职责;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防融合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落地,促进医疗、医药、医保以及医教的更好融合发展。在以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实现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升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同等重要,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基于我国人口中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依然接近 60% 的这一国情,建议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提高既有人口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二,努力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既是实现现代化人力资源总量充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础。针对当前持续走低的生育率水平,需要从中长期视角出发,通过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改变人们的婚育观念,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重视,同时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依托设施建设和服务发展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各类投入补贴力度,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加快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人们安心生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培育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在劳动力总量预期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稳定劳动参与率,改善劳动者同岗位的适配性,提升每个劳动者的生产率水平十分重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就业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等需求大幅增加,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持续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在大学扩招中学科结构配置失衡的问题日渐突出,在涉及未来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人才培育上,当前发展明显不足。此外,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使我国应用型人才供给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建议根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大学教育改革,按照“四个面向”人才培养方向,建立更加紧密的市场结合机制,增加高校理工科类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同时,以未来需求和市场化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第四,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方面,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构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另一方面,面对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全面推动健康老龄化和践履积极老龄观,在充分尊重老年人及家庭意愿的前提下,多渠道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努力做好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
第五,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近些年,在区域分布上,西部地区的求人倍率一直高于东部和中部,但西部地区同时面临着人口减少风险。在行业分布上,传统行业劳动者供给过剩和新兴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并存。随着城市群发展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未来我国预期还将面临核心城市群人口聚集和边远地区人口减少并存的现象。实现人力资源分布合理,需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同时,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产业布局和劳动力供给空间集聚和深度融合,维护人口安全。同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产业景气周期,引导传统产业人员积极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快速流动。
此外,还需要高度重视人口发展中的惯性,相比控制生育,鼓励生育中所能采取的措施相对有限。应对当前人口发展中呈现的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区域人口增加分化,预期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对此需要做好长期准备,久久为功。
(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