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中国的户籍制度及其改革

2023-09-14 14:49:24BY:lyw
【字体: 打印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是影响深远。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籍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从此确定下来,在实践中重点体现为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而其基本结构延续至今。这一制度虽然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但阻碍了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迁移,并形成了固化的身份、职业、福利分隔系统,不仅不利于城乡平等,长期来看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要求使得改革户籍制度被提上议程。市场配置资源要求人员自由流动,社会平等要求增强社会阶层流动并避免以身份配置资源,而户籍制度也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开始逐步发生变化。从自理口粮落户到暂住人口管理规定出台,再到各类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并推广,中国户籍管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跨越城乡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劳动力就业、生活、福利保障等与其户籍身份的挂钩逐渐减少,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繁荣。

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并不完善,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改革开放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暂住人口管理不仅造成了社会服务差异和管理困难,还成为少数地方政府牟取非法利益的渠道,造成社会治安较差等问题;户籍制度在一些地区被作为行政管理附加手段,不利于法治化治理有序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仍未有效实现平等,户籍身份仍关乎医疗、社保、入学等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包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性文件陆续实施。新型城镇化要求进一步降低户籍身份与各类待遇之间的关系,提升户籍城镇化总水平。《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方案,放开放宽除个别特大城市以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成为其中亮点;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进一步关注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并重点强调了积分落户、差异化落户、落户各类资格互认等改革举措。

在新时代,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得以建立,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被统一为居民户口;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逐步与户籍脱钩,社会公平进一步得到保障,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进一步缩小;户籍迁移制度得到完善,各类落户制度有序运转并逐步改革,以居住证为代表的各类新型管理政策得到广泛试点和推广。

资料来源:王美艳、蔡昉:《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姚秀兰:《论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法学》2004年第5期。

唐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湖湘论坛》2022年第3期。

——以上内容引自《中国发展报告2021/2022:走共同富裕之路》

《中国发展报告2021/2022》一书系统梳理了共同富裕的政策愿景与发展脉络,探讨了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报告探索构建了基于生活质量研究的观察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的实施进展以及存在的突出短板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了增长与共享兼容的发展模式,详细阐述了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差距、成因及应对之策,提出了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