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和建议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市场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市场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任务远未完成,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目标相比,市场化改革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乐一在《中国经济报告》2023年第4期撰文认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线仍然是从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力量,更大限度发挥出、发挥好市场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持续激发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源头活水,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层出不穷,奋发有为,焕发生机,就能激发市场活力和市场经济的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落实政策助市场主体渡难关。个体工商户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要降低他们的税费负担和经营成本,减负纾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国资央企助力中小企业,帮助其稳市场、稳订单,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中小企业拓展空间,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加大金融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为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热情,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创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流程,压缩登记环节,提高登记效率,明确登记规范。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稳定的预期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要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构成,拓展市场主体成长空间,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
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选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高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实现各领域市场公共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要素资源、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立足于要素和资源市场,打造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补齐市场体系短板,同时发展高水平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
三、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破除区域壁垒,摒弃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地方政府要转换观念,在比较优势的发挥中找到突破口,不得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力戒盲目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过度同质竞争,坚决破除地区间“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各地区不得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要弱化地方政府构筑区域壁垒和进行地方保护的动力,淡化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优化地方政府目标管理,改进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明确界定地方领导的权责,构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考核体系。及时清理和废除各地区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土政策”,尤其是要清理那些披着“合规”外衣、貌似“合规”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还要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区域壁垒中的积极作用。
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坚持分类改革方向,深化对国企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深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破除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壁垒,支持民营经济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支持企业家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弘扬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要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五、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督促地方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规范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充分调动省以下各级政府积极性。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继续推动税制改革和税收立法。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智慧税务,依法打击各种偷税骗税行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降低利息负担。深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形成各类银行公平竞争的银行体系结构。继续推动保险业改革,促使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加快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六、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拓展改革成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市场主体快速进入、便捷退出。推进政府监管能力现代化,提高监管效能,强化政府监管责任,统一监管规则,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法,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满足民营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愿望。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推动更多“跨省通办”事项网上办,优化“跨省通办”线下服务。
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逐步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地区差距,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形成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布局,实现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要按照“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加快推进现代化,更好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大区域板块要按照中央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帮助这些特殊类型地区更好解决自身困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这些特殊类型地区的财力支持力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也要充分发挥各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构建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优化区域合作互助机制,推动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推进区域联动,形成彼此呼应、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先富带后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