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数据驱动的“飞轮效应”和“滚雪球效应”

2023-10-07 09:24:31BY:lyw
【字体: 打印

只有打通产业链上的关键系统链接、数据链接,才能实现协同和智能决策。技术进步并不是中立的,而是在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要素偏向性,分为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改进围绕数据要素的大规模、高效率处理和应用进行,数据要素的大规模使用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表现出显著的数据偏向性技术进步特征。实践中,在消费互联网中数字技术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产业互联网中数据要素成为新的引擎。

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替代性、多元共享性、跨界融合性、智能即时性等特征,促使企业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关联和智能决策。一方面,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相互赋能,与其他要素协同联动支撑价值创造。数据要素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结合形成现实的生产要素,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的模式嵌入物理世界,进入复杂的经济系统。若缺乏良好的技术基础,即使数据与劳动相结合,也不会直接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数据要素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进入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里发挥作用。数字技术将正确的数据(所承载的知识)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重构生产组织,科斯定义的企业和市场的边界范围日趋模糊,跨界发展和产业融合的“破圈效应”越来越普遍。数字孪生是将数据要素重新编织在一起的重要载体。

数据要素驱动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飞轮效应”。数据要素进入经济系统之后,其在需求侧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两大效应:一是通过人货场融合、全链路数字化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增强交易产生“匹配效应”,二是直接提升需求水平产生“扩张效应”。数据要素在供给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既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丰富应用场景等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带来劳动、资本、技术等单一要素的倍增效应,提高劳动、资本、技术、土地这些传统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要素对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主要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推动了数据应用迭代与价值创造,实现数据自动流动。“数据飞轮”打通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自动流动,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带来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数据要素成为企业业务的关键要素,构建了要素之间的动力传递体系,这就是数据的“飞轮效应”。以菜鸟为例,以数据为驱动,菜鸟新一代数字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传统WMS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强化了WMS运营能力,形成WOMS;并重点建设了TMS在运输链路上的管控能力,形成TMCS。其中,依托数据分析与决策,菜鸟数字供应链控制塔具备全景可视、异常告警、智能诊断、辅助决策、业务协同五大核心能力,覆盖了计划、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全链路15个供应链场景,助力供应链实现智能化运营、精益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实现相关行业企业平均销售增长5%-30%,缺货率降为5%-10%,周转率提升20%-60%。

数据要素进入经济系统后将推动传统生产要素发生革命性聚变与裂变,提高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促使产生“滚雪球效应”。一方面,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互斥性,并且同一组数据由更多市场主体使用的额外成本很低,在一定条件下额外成本甚至可以为零,在增加使用价值的同时不会给数据提供方带来实质损失,所以数据要素具有多重非竞争性。数据使用的频率越高,使用的范围越大,其创造的价值就越高。数字资源的可供性和自生长性,数据要素的正外部性、非竞争性和低成本复制等技术—经济特征,微观层面的“飞轮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多场景下同时生效。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拥有的用户越多,市场规模越大,越能降低平均服务成本,对用户越具有吸引力。王建冬和童楠楠提出了数据要素与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其他要素联动的三层次模型,围绕产业链、整合数据链、连接创新链、激活资金链、培育人才链构建“五链协同”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平台经济在宏观层面上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倍增,形成了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模式和范围经济,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上内容引自《扎根实体经济:创新与重塑》)

《扎根实体经济:创新与重塑》是中国发展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一。本书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对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做出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战略研判,对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产业演进、消费升级、要素迭代、技术进步、决策科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