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供给、技术、模式三要素推动锂电池回收行业繁荣发展
动力电池回收是指将回收到的废旧动力电池通过拆解提炼稀有金属的方式进行再次利用,是将废旧的动力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动力锂电池的供给基础、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逐步走向成熟,动力锂电池回收的市场潜力巨大。
|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即将到来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量逐渐增多。过去十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销量从2013年的1.76万辆跃升至2022年的688.7万辆。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另据乘联会方面预计,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00万辆。被喻为新能源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一般情况下寿命为5-8年,2013年-2018年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陆续进入了废弃时间段,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将很快到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日前共同发布的《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41.5万吨,同比增长75.8%,整个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54.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2.8%。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接近80万吨。据兴业期货测算,当前全球报废锂电池正在以38%的年复合增长率攀升,回收端的碳酸锂约占整体碳酸锂市场的20%,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逐年大增,全球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有突破千亿美元的可能。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电池回收利用将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动力锂电池回收的经济、环保、安全性将得到有效提升
废旧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是一个复杂、相互制约的产业,现阶段废旧动力锂电池拆解难度大、再生利用技术难以统一,缺乏大通量安全环保的再生利用技术。在市场需求和环保政策要求推动下,锂电池回收技术将在经济安全、高效环保、绿色低碳等方面不断完善与发展,创新主要集中在经济性环保放电技术、预处理成套设备、有价金属选择性提取技术、有价金属高效分离体系、低价值电池/成分高值化开发、本质安全和污染防治等方向。
|新型商业模式将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持续发展
以物流为主导的回收模式。物流运输是废旧动力锂电池合规回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距离运输,无论从风险和成本管控角度,都无法满足将来大规模的锂电池报废回收需求。因此,未来更为合理的回收布局会是围绕城市等动力电池集中使用场景或储能等储能电池使用场景打造区域中心处理站,进行废旧锂电池的统一收集和物理拆解破碎。此外,围绕电池超级工厂建设大规模电池回收厂,对周边电池厂、电池材料厂的生产废料和区域中心处理站破碎得到的电池黑粉等二次资源,进行区域协同处理,重新生产制造电池原材料(金属盐、前驱体、正极材料)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短距离、快速、高效闭环。
将动力电池作为资产管理的回收模式。与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类电池不同,一般消费者无法自行处置、临时储存动力锂电池,其不仅一次性购置价格高昂,且不合规处置情况下的危险性和环境污染大。传统的分散式资产管理,电动车和电池资产所有者基本都是个人消费者。在电池退役后,个人消费者并无有效途径进行处理,导致大部分电池流向存在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风险。车电分离集中式管理电池资产的模式,将电池所有权归属电池资产方,电池资产方将其所拥有的退役电池交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统一处理,而生产出的原材料重新投入前端电池生产过程,实现资源的有效闭环。集中式电池资产管理模式相较传统的分散式消费者持有方式,无论从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还是责任认定、安全合规等多个角度,都有着巨大的优势。政府、央企国企、电池资产运营商、车企或者电池生产制造商,都有可能成为将来的电池资产投资和运营方。
(文/国研智库 耿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