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光伏企业应积极作为 有效应对新阶段全球竞争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光伏产业成长十分迅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完备的光伏产业链,从原料生产、光伏组件制造、光伏系统集成与运营,都已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产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首位。受俄乌冲突影响以及传统能源价格高涨,2022年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88.7GW,同比增长58.8%,占全球总产量的76%;光伏组件总出口量为154.8GW,同比增长74%,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达53.6%。然而,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多层次开展全球化布局,积极应对海内外产业竞争。
|光伏行业已进入激烈竞争的红海阶段,产能过剩局面凸显
我国光伏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市场生态已进入红海阶段,产业规模已处于动态平衡的相对过剩状态。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能为490.47GW,行业达产率约为58%。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驱动,2023年光伏制造业扩产规模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全国光伏企业公布超260项扩产计划,总计规划产能达到940.5GW。过度扩张产能或低端产品大规模复制,导致光伏行业频繁掀起价格战,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价格大幅降低,行业平均利润持续下降,光伏产业正面临新一轮行业波动,不具备成本优势的落后产能及二三线企业面临被低价收购或淘汰局面。
|贸易壁垒政策给我国光伏出口带来一定冲击,海外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出口和海外建厂,光伏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对于海外市场的依赖也导致光伏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欧盟、印度、巴西等海外市场近年不断针对我国光伏行业施加贸易壁垒,如增加巨额关税、开展“双反”调查、增加低碳认证资质等,并采取了“强迫劳动”指控、知识产权壁垒等新措施。新贸易保护手段负面影响大、潜在覆盖面广、规避措施有限,将对光伏行业造成较大冲击。此外,各国正积极规划新增本土光伏产能,出台相关政策及补贴,补齐硅片、电池、光伏玻璃、胶膜等短板,如美国光伏企业的扩建产能涉及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硅锭和硅片、逆变器等产品,给我国光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
|光伏企业应持续提升产品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多层次开展全球化布局
对于我国光伏企业而言,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应对海外市场竞争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光伏企业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发展TOPCon、HJT、钙钛矿、PIBC等技术和产品,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工艺优化,提高产品光电转化效率、降低组件单价,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另外,光伏企业应积极制定全球化战略,借助全球能源危机以及各国光伏产业链本土化的机遇,参与欧美、中东及拉丁美洲市场投资建厂,布局上游硅片、硅料、下游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出海,输出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融入海外光伏制造产业链,持续保持我国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
(文/国研智库未来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吴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