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有效应对数字技术替代人工的影响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ChatGPT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数字技术的认识,引发了社会关于数字技术替代人类劳动的广泛讨论。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3年第7期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彩云、张弛的文章《有效应对数字技术替代人工的影响》,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文章谈到,常规任务劳动力的总体工资水平在全社会的收入结构中处于中间位置,他们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类型劳动力,2013—2017年常规任务劳动力的工资增幅过低,且这类劳动力就业规模逐渐下降,表明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受到一定冲击。一方面,易受数字技术替代的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工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易受数字技术替代的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就业规模有所下降。
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数字技术的出现已经取代了常规任务型劳动力的部分甚至全部功能,这就直接导致了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岗位减少、工资相对下降。近几年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对常规任务型劳动力带来新一轮巨大冲击。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对认知型任务和服务型任务的替代能力则非常有限,非常规型任务要求劳动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力、解决问题和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以目前的智能技术水平还远远无法实现机器对此类人工的替代。同时,工作场所的信息化提高了对解决问题和沟通互动任务的需求,即技术进步的技能互补性导致了认知型任务和服务型任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文章强调,应正确认识易受数字技术替代的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岗位和收入减少的现象,有效降低该现象出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的冲击。从长远来看,这种替代的发生不可避免,需要制定相应的举措,为这部分群体平稳实现职业转换提供必要支持。
文章就有效应对数字技术替代人工的影响提出五方面对策建议:一是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引导并帮助易受替代的劳动者实现工作类型之间的转换。三是调整教育体系的人才定位,夯实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培养与数字技术互补的人才,减少其被数字技术取代的可能性。四是职业培训体系要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敏感性。五是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
(整理/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