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研中心研究丛书|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建设
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工程,应充分动员政府、学校、家庭等多元主体力量,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健康保障,持续提高各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水平,为人人终身健康、建成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的组织协调
建议充分发挥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作用,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落实的过程中,统筹解决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包括财政资金保障、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师资配备、学校卫生健康资源均衡配置等。建立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的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形成促进学生健康的工作合力。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健康工作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学生规模、学生健康风险等因素,充分总结新冠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短板,对出台年份较久、难以适应最新健康要求的政策予以及时修订,或者出台新的政策。例如,尽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教育、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标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督促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再如,在系统研判互联网诸多风险的基础上,出台建设健康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综合性意见,严厉打击网络诈骗、非法窃取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等一系列问题,防范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所衍生的孤独、焦虑、冲动、敏感等心理健康问题。
(三)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与校医队伍建设
1. 配齐体育教师
通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计划”等多种渠道,不断补充体育教师。鼓励学校外聘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者等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水平。
2. 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师资业务培训,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对学生在学习、恋爱、升学、就业、科研等方面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精准识别与有效干预能力。
3.建设校医人才队伍
不断创新配备方式,如学校与当地卫生院协议安排卫生院医师担任校医、通过财政购买方式购买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等。加强校医医务知识培训,加快制定校医职称考核标准,完善晋升机制,合理保障校医待遇。
(四)完善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的评估考核机制
1.开展教育政策出台前的健康影响评估
建议相关部门设立由政府部门、业内专家等组成的教育政策健康影响评估委员会,在政策出台前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对政策提出专业、权威、系统的评估意见,并将意见及时反馈至政策制定部门。结合学前、初等、中等与高等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健康的特点,重点关注、及时防治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
2.强化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监督考核
科学设计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的短期、中长期目标及多层级评价指标,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优化指标体系,积极推动把学校健康有关工作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标。加强政策执行考核,强化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督导检查,积极向省级政府反馈考核结果,压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五)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工作
加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间协作,共同解决好学生近视、肥胖、传染病等影响学生健康的突出问题。强化家校协同,通过学校开放日、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家庭教育主动性,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加强健康教育,广泛运用课堂、校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渠道,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鼓励心理健康等相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生健康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以上文字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健康中国:全生命周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