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研中心研究丛书|将健康融入就业政策 完善职业健康保护和发展体系
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全方位维护全体人民群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达到8.8亿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健康融入就业政策,是保障就业人口身心健康、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拓展职业健康保护和发展政策范围
以保护和促进全体劳动者健康为目标,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全周期理念,并使其贯穿职业健康政策全过程。针对职业健康问题尤其是职业病的新变化,在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伤保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职业病防治对象要从重点职业人群扩展到全职业人群,从传统职业卫生扩展到职业人群的全面健康。加强立法工作,更新传统的职业病概念,组织修订《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在现行10大类132种法定职业病的基础上,将更多隐性的新型职业病特别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精神心理健康疾病纳入职业病防治体系中;改善新型职业群体的工作卫生环境,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监管;明确新兴产业用人单位的责任,促进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防护,将预防新兴职业疾病的前沿关口延伸到各类用人单位、各种职业活动。将新业态和非正式就业劳动者纳入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体系。同时,要特别关注新冠疫情对职业病防控的影响,对青年、女性、残疾人、自由职业者和非正规经济工人等弱势劳动者要加大职业健康保护力度。
(二)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参与职业健康保护和发展政策制定实施
以标准化为切入点,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企业、个人参与职业健康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建立完善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家标准,鼓励和支持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职业健康评价评选活动。强化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拟订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相关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职能,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鼓励行业协会担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为政府组织制定国家标准和部门标准提供专业化建议,同时制定行业标准,为本行业的职业健康提供标准依据。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过程,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实践参考,在标准实施过程中自觉严格遵守各级标准。鼓励劳动者积极学习各类生产标准,在生产中遵守各类生产标准并参与标准制定全过程。鼓励和支持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工人间开展社会对话,构建信任氛围,共建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
(三)加快完善职业健康保护和发展相关“智治”政策内容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构建综合智慧监管平台,提高职业健康“智治”水平。加快推进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健康防治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推进“互联网 + 职业健康”“5G+ 职业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强化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检测、评估和控制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发,提升职业健康科技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建立真实完整的劳动者电子职业健康档案,以此为基础,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职业卫生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劳动者电子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为劳动者建立电子职业健康档案,并纳入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实行联网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推进监测信息的“深加工”和数字赋能,推动信息监测工作与风险评估、预警预测、政策制定、监管执法、预防干预、救治康复以及支撑能力建设的贯通连接。
(以上文字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健康中国:全生命周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