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

2024-01-11 14:58:33BY:lyw
【字体: 打印

高质量实体经济的风向标不在底特律、斯图加特,而是在硅谷、深圳、杭州、合肥。过去我们总认为中国应当向德国、日本学习其制造业厚重的技术积累和精益生产的工匠精神,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今天,当我们回头去看过去10年,就会发现这种选择未必很周全,因为当我们把目光仅仅聚焦于制造业,它已经成为我们对于概念的一种幻象,实际上高端产业的发展形态早已超出传统的装备制造、机床工具范畴,向着数字孪生、网络化协同升级。也就是说,当今最先进的产业和企业,或者按照传统的说法,最高端的制造业已经不属于德国和日本,我们有更好的标杆和样板。从经济总量看,2011—2021年,美国的GDP从相当于日本的2.6倍扩大到4.5倍,从相当于德国的4.6倍扩大到5.4倍。德日两个全球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经济规模在过去10年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所认为的美国的“顽疾”——制造业流失、经济空心化,并未使美国经济衰退。当我们还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二分法认识美国时,美国早已走上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之路,制造业的高附加值服务部分被高端产业牢牢把控,并借此掌控了全球的产业链布局,强化了美国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全球领先地位的巩固和确立,是高质量实体经济的胜利,是数字技术全面融入一、二、三产业的结果,是向新型数字基础之上迁徙的结果。

安迪·尼利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占比低,这是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原因。根据德勤的统计研究,服务业务收入已占世界500强中制造企业总收入的25%,其中19%的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根据对主要国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美、德等国家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比例已超50%,而中国不到1%。以制造业服务化提升产业价值链,是信息化时代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赢得这场竞赛的关键。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来自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形成的新形态。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主导趋势。全球制造业面临4个转变,即市场需求从产品导向向产品服务系统转变,高价值环节从制造环节为主向服务环节为主转变,竞争优势从规模化供给能力向个性化供给能力转变,客户交易方式从一次性短期交易向长期交易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不断融入能够带来商业价值的增值服务,实现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系统转变。全球最先进的企业都是将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共同创造营收和利润。与我们过去认识不同的是,当前服务业带给这些企业的利润已经占到总利润的相当高的比例,并且服务部分的净利润率远高于制造部分。

(以上内容摘自“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扎根实体经济:创新与重塑》)

《扎根实体经济:创新与重塑》是“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前沿产业”主题下聚焦“实体经济”的一部研究作品。本书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对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做出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做出了一系列战略研判。对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高质量实体经济背后的产业演进、消费升级、要素迭代、技术进步、决策科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