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推动高水平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任务
建设高水平经济走廊是培育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举措,是开辟全球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支撑,也是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的有效路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名良在《中国经济报告》2023年第6期撰文,针对推动高水平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是持续深化交通互联互通。加强港口、海运和贸易等企业合作,多渠道搭建全球性的海洋运输与贸易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积极推动与共建国家商签航空运输协定并扩大航权安排,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统筹陆上与海上通道发展,大力推进联程联运,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边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补短板,升级改造安检、通关等口岸设施,有序强化国际延伸能力。以经济走廊关键通道为重点,兼顾近期发展机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稳妥推进跨国铁路和公路项目,加快解决跨国运输对接问题。
二是加快建设高效的物流大通道。积极推动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不断完善国际班列开行方案,动态调整和优化开行线路,加快国际班列信息平台、智慧口岸建设。利用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带来的贸易优势,支持国际班列向物流供应链拓展业务,积极推动“运贸一体化”,大力拓展回程货源,着力提升国际班列开行质量和效益效率,增强国际班列持续发展动力,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以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为重点,优化布局国际物流通道,加强国际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安全畅通。
三是稳步扩大产业合作深度与广度。我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宽投资和产业合作领域,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等方式,拓展跨境服务功能,增强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推动国内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以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中心城市为据点,加强国家政策协同与企业间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聚集,合理布局跨国产业合作园区,创新园区运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模式,持续推动国际产业合作提质增效。
四是积极拓展贸易领域与增长空间。推动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在拓展国际数据服务、推动实施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推动伙伴国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率先开展创新性的探索试点,为“丝路电商”发展提供更多制度型公共产品。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继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为共建国家间经贸合作搭建平台,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五是创新和构建跨国金融合作新体系。切实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提高全球经济周期治理能力,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聚集沿线国家力量,坚定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需求,营造更为开放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推动构建公正高效、安全有序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瞄准金融开放难点问题,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构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新局面,为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跨境投融资服务。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人民币在沿线国家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六是全面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继续发挥既有的“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如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在数字技术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举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等,特别是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教育、数字文化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推进沿线国家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同时,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共同做好风险防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