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荐书丨服务型制造未来五大发展方向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未来城市发展将面临历史性机遇与挑战,需要以居民幸福为核心,以发展韧性为目标,创造新一代城市生活。服务型制造作为增强经济韧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将呈现出五个方面新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进程提速
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展望城市未来》提出,预计智慧城市需求每年将增加25%,总额约为5170亿美元。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硅谷文化娱乐产品超越好莱坞。ChatGPT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正引发热议。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服务型制造的一些业态和模式有望实现较快发展。如上海前两年提出发展“在线新经济”,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整合产业上中下游、实现数字融通和信息共享,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方式,这方面我们已有不少成功实践,但从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上还需要加大探索力度,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浙江提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以数据驱动生产要素整合优化,实现人、机、物、系统全面连接,帮助制造企业全面提质、增效,可望获得更大发展。
(二)绿色化转型加快
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将体现在服务型制造各环节,渗透城市生产服务的设计、研发、咨询、运行、再服务等各领域,覆盖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并衍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表明,在工业领域,如果循环性更强的经济体能够转向低碳、循环的商业模式,全球初级生产量和排放量的降幅将高达40%。国际劳工组织研究表明,到2030年,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等创新型新兴产业将为全球创造2400万个就业机会。2022年8月,上海围绕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提出要重点发展包括绿色低碳等在内的三大未来产业,2025年产业规模要突破5000 亿元。
(三)供应链安全性不断提高
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问题,2021年提出要对国防工业、公共卫生与设备产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能源部门产业、运输工业,以及农产品及食品生产等事关美国经济繁荣和安全的产业链进行审查,明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韧性。欧盟2021年更新《欧盟产业战略》,确定了欧盟高度依赖的敏感领域的137种产品。服务型制造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需要从技术枢纽和网络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平台、金融等方面来构建有韧性的供应链,促进供应链中的企业共享信息,实现关键供应链可视化透明化,持续跟踪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监测库存水平和物流状态,推动设计和原材料快速转化为产品。
(四)产业发展协同性将进一步增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产业迭代升级加快,产业链条拉长,产业复杂性明显增加,产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将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及中小城市的产业协作、制造环节与服务环节的协同发展,因势利导推动城市、产业和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共生关系。中国可以依托广阔的地域空间和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中国产业的分工合作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五)商业环境不断改善
产业、企业的健康持续成长,得益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得益于一流的商业环境。服务型制造作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需要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呵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新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压力,倒逼城市管理者重新审视如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营商环境改善为支点,顺应商业环境变化的新趋势,营造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无论是现有赛道还是新赛道,服务型制造都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和新兴力量,关键是要形成适应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协同化、便捷化的产业生态系统。相信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服务型制造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摘自“现代化新征程”丛书(第一辑)之《服务型制造: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书
“现代化新征程”丛书(第一辑)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组织12家智库和机构共同编写完成,内容涵盖前沿产业、营商环境、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四大领域,第一辑总共推出图书11种,主题包括未来产业、新金融、服务型制造、氢能产业、元宇宙、扎根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未来社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丛书编委会根据前期调研撰写的“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一)”。《服务型制造: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服务型制造研究院科研成果的汇集,研究院拥有一支跨学科、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为助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地方产业振兴,推动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格局,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整理/郭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