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六方面建议

2024-02-27 15:50:52BY:lyw
【字体: 打印

2024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会继续影响我国经济。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祝宝良在《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1期撰文认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包括特别国债在内的财政赤字率可从2023年3.8%左右的基础上扩大至4%左右,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7.4%降到了2023年的15%左右,已经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水平。要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保持税率的基本稳定。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和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地方政府保就业、保民生、保基层政府运转。适度增加中央政府事权,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通过财政贴息等办法支持基础设施、技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预期的经济增长和物价目标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加强预期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持续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强化对经济转型升级和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稳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促进盘活存量资产。

三、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松绑一些大城市汽车限购的措施,增加教育、医疗中高端服务的供给,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使消费潜力能够充分释放出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60岁以上农民的养老水平,降低育幼家庭负担。打造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进一批重要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维护粮食、资源、能源安全。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投资,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加大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项目投资。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切实支持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企业的金融风险,采用主办银行 +银团贷款组合措施,提供充足流动性,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头部房企,可按照行政接管、专业托管、司法保护、银团贷款、封闭运转原则,通过追加授信、贷款展期、利息减免、债转股、股票增发等途径提供融资支持;大多数城市要严控新增供地,对由此减少的土地出让金净额,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或地方专项债提供资金支持。陷入困境企业的未开发或待开发土地,可通过司法拍卖、合作开发等形式进行盘活。土地供给过多、存量土地去化周期过长的地方,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办法收购。中央层面可设立国家住房收储机构,运用国家信用、市场发债筹措资金支持刚性住房需求,收购部分房地产用于廉租房、租赁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做好贸易促进工作,支持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加强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商招展。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增强接单信心。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外贸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密切跟踪研判形势,及时了解、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拓展新增长领域。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把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建设的举措落实落细,完善资金信贷、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支撑保障,持续发挥政策效力;围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制造业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产业链主导企业投资关键产品和零部件;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装备、软件等领域投资;聚焦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高档数控机床等加大设备投资和研发投入。通过加强技术突破、标准引领、示范推广,不断提升传统制造业绿色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水平,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制造业质量和品牌建设推进工作。

五、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企业活力源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要放足放到位,法无禁止即可为;该政府管的要管好管到位,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从总体要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八方面提出了31条举措。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政策的稳定性、营商环境的公平性、产权保护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要用可信的承诺、可靠的结果让企业家放心、安心。要研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用法律手段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

六、通过改革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要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经济增长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市圈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疏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建立住宅金融机构,参与房地产行业兼并重组和保障房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硬化预算约束,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