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新形势下推动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03-20 12:28:18BY:lyw
【字体: 打印

“2023中国企业 500 强”排行榜日前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这是该榜单连续第22 次向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擘画发展新蓝图的起始之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系列积极因素正在加快积累。但也要看到,经济复苏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升级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企业联合会刘兴国、丁贵娥在《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一期撰文,结合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情况,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实体经济领域企业要围绕主业做优做强,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依托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优质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加快“卡脖子”环节的突破。要全面梳理企业面临的技术“卡脖子”痛点堵点,围绕“卡脖子”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研发合作,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优化创新机制,尽快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技术基础。

三是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在全球市场深化产业链整合,实现生产能力、供应能力、科研资源的全球化布局,弥补产业链断点堵点,补强产业链弱项,降低产业链断链风险;加强对产业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掌控,争做全球产业链“链长”“链主”,提升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话语权。

四是深化与现代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传统产业要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开展多场景、多层次数字应用,实现生产方式创新、分工合作模式迭代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数字技术与传感、仿生、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广泛应用,发展以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新产业;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场景应用为依托的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新业态,以及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模式。

第二,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锻造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坚持差异化发展,彰显差异化优势。大企业应坚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在品质、功能等方面不易模仿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建立和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是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技术突破。大企业有责任有能力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更大作为,应围绕基础研究自立自强主动调整研发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考核激励,加大投入力度,聚集研发力量,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原创性技术的重大突破。

三是打造独特商业模式,开辟竞争无人区。商业模式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大企业应深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商业模式,回避竞争红海,进入竞争无人区。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构筑国际竞争围栏。大企业应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影响力、控制力优势,加强前沿专利布局,掌握国际标准必要专利,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通过将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来构筑国际竞争围栏,强化国际竞争优势。

第三,着力提升价值创造力,改善企业盈利能力。

一是全面、全力推进创新。大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先锋队与探路者,既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也要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要以创新所建立的技术、产品、管理与模式优势,和创新带来的效率改善,来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多超额利润。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大企业是开展国际知名品牌建设的主阵营,既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产出优质产品,也要执着塑造知名品牌,要不断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全力做好品牌宣传推广与维护,以品牌影响力增强顾客黏性与忠诚度,持续获取品牌溢价。

三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大企业是汇聚优秀人力资源的国家队,所有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活动,最根本的动力在于人;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力与价值实现能力;企业要强化人才意识,重视人才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与开发,激发与挖掘人才潜能,真正将人才当作推动企业发展和价值创造力提升的第一资源。

四是优化产业与产品结构。多元化产业布局和多样化产品线是大企业的突出特征,要推进企业产业与产品梳理,开展产业与产品价值创造力分析,明确企业业务与产品线价值创造力高低排序,在此基础上开展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坚决退出价值创造力低的非主营必要业务,淘汰价值创造力低的产品线,将有限资源资产调整配置到高价值创造力领域与环节。

第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协同意识。大企业要坚决贯彻协同发展理念,形成协同发展共识,发起协同发展倡议,落实协同发展行动,搭建协同发展机制,全力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

二是提升引领力。大企业要真正落实并完成牵头建设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的任务,必须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治理与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等,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引领力,形成对中小企业的强大辐射力。

三是加快协同发展网络与平台建设。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需要依赖网络与平台来维系与运行,应加快产业互联网建设,为大企业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产业的广泛互联互通创造条件;应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大中小企业创新连接纽带,以协同创新促进协同发展。

四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密切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构建集研发、生产、流通、管理和服务于一体,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密切分工合作的网络化运营新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赢新格局。

第五,调结构促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全面梳理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深入了解国际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及各国主要优势领域、各国及主要企业核心关键技术与专利的研发布局情况、主要产品及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是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会与空间。分析国际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及关键潜在竞争对手技术、产品与市场地位,明确企业自身的特殊优势,确定企业差异化定位进入的机会与发展空间。

三是全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明确企业所涉足领域的技术短板,把握技术、工艺、原材料等“卡脖子”情况以及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部署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动。

四是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在全球寻找优质并购标的,借助并购重组快速做大,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产业发展影响力,以先发成长优势持续做优做强。无论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是资源整合下的规模快速扩张,都有可能推动我国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全球赶超。

第六,加快技术突破,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一是调整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突出绿色低碳要求。要坚决清理退出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与产品,保留并发展壮大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与绿色产品。

二是大力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瞄准绿色低碳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尽快在关键减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出绿色低碳创新产品。

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循环工艺与技术,完善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推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比重。

四是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要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丰富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大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绿色贷款占比,引导企业加快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发展。

(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