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以新的制度供给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4-08 14:12:25BY:lyw
【字体: 打印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这个跃迁的过程既是一个突破性技术和新产业涌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与这些突破性技术和新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体制、政策和创新系统变革和形成的过程。新质生产力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关键在于中国能否领先于其他国家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适宜的体制土壤和政策环境。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4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俊的署名文章《以新的制度供给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式生成》,全文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之“新”,关键在于其生成机制之新。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提出的、能够体现新发展格局要求的、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方向。

文章指出,从技术形态看,传统生产力对应的科技进步主要是模仿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技术进步主要是原始创新。从产业形态看,传统生产力对应的产业是先行发达国家渐次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而新质生产力所对应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范式从模仿创新到原始创新,产业升级方向从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由于其独特的技术形态和产业形态,在生成机制方面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大相径庭。

文章提出,要以新的制度供给引领新质生产力生成。新质生产力迥然于传统生产力的生成机制。一个国家如果想引领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就要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提供更加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全球新质生产力的竞争,表面上是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竞争,背后则是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供给的竞争。这种制度性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更有力地改革不能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体制和政策供给;二是能否更有效地供给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增量体制和政策。

文章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切实调整那些已经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和政策。中国如果要引领全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要能够提供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有效的增量制度。

具体来看,在激烈的国家间科技和产业竞争中,以下两个方面很可能是中国在全球引领新质生产力生成方面的独特制度能力:一是在恰当的领域(如存在全行业技术路线和标准的领域)和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如主导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出现以后)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全局协调作用,使其成为有效市场的重要补充,在国家间竞争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转变地方政府发展导向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发挥中国地方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国家、企业和社群组织之间资源、信息和知识流动的枢纽。

(整理/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