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乡村数字治理的创新路径

2024-04-16 10:51:31BY:lyw
【字体: 打印

在新发展阶段,群众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环境也日新月异,乡村治理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治理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将信息技术更深入地应用于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乡村治理需从传统管理思维转向数据治理思维,加快治理的数字化转变,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治理平台。

(一)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管理机制和基础平台

理顺管理机制和完善应用平台是当前乡村数字治理的首要任务。一是统一标准,分类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治理涉及多项业务,鉴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应用基础不同,应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一方面,建立乡村治理数字化规划体系,制定包含基础设施、治理内容、治理效果等在内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标准,统一部署行政村的治理数字化转型。明确乡村党建、村务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治理内容的数字化应用标准和基本流程,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造成系统不能兼容集成。另一方面,根据地方实际和群体特征,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数字治理。数字化基础好的地方可以开展更多业务模块的数字化应用,并探索涉农业务数据系统的兼容并联;基础薄弱的地方可先从“智慧党建”和“线上村务”开始,逐步提高乡村数字治理的应用程度。针对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接受能力较弱的群体,可以开发特殊群体的专用版本,如“简易模式”“老年关怀模式”等,尽可能避免对部分农民群众造成排斥。二是强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应用支撑平台。以省级政府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本地各层级面向乡村居民的政务服务资源,建立覆盖市、县、乡镇、村的统一“融媒体+政务服务”综合门户,支撑各级政府部门开发便民应用程序,实现更多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利用已有的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店、政务代办点等场所设施,开展电子政务查询、代办等服务,有条件的服务场所可配置自助机、机器人等智能终端。

(二)完善乡村治理数据体系

着力解决数据采集、治理和应用等问题,建立乡村数字治理的数据基础。一是进行乡村基础数据采集。建立乡村数字治理的元数据标准、大数据指标体系以及数据库资源编码体系,开展乡村人口、产业、地理、基础设施等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利用基层网格员、村干部等力量进行定期数据更新。根据乡村治理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脱敏和归集,基于治理业务板块形成相应的专题数据集。二是进行数据共享与汇聚。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按需开放平台数据接口,与农业农村、民政、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实现在线共享,汇聚形成多层级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数据集,支撑乡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化”现象,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三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出台乡村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构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的安全防护体系,落实部门数据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数据安全应急防控机制,警惕数据被窃取、破坏和滥用等现象的发生。四是加强数据的开发利用。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授权向社会提供开发应用的便利条件,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推广乡村数字治理的相关应用程序。

(三)强化治理主体的数字技能

人才支撑是乡村数字治理落地实践的重要保障,需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乡村数字治理能够落到实处。一是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研发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数字技能政策工具包”,协同推进覆盖全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将农村居民基础数字技能的培育作为主要目标,着力改善农村居民数字能力,提升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程度。针对受教育水平低、年龄大、身患残障等弱势群体,提供以图像影音等为主的培训载体,同时通过“家庭内部培训”“社区志愿培训”等途径,提高培训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二是改善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内容。对农村地区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电脑课”进行升级换代,改设数字技能培养课程,提高数字技能课程在教育培训中的比重。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整合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资源,对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开展专门的数字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村“两委”、乡村信息人才、农村民间组织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应用能力,造就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数字治理骨干队伍。

(四)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开展乡村数字治理和信息服务的基础。一是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弥补城乡数字鸿沟。建议继续大力推行“宽带中国”行动计划,着力实现农村通信网络的全方位升级扩容。加快5G、千兆光纤、物联网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在部分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布设。根据自身条件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满足乡村数字治理需求。建设更为稳定高速的农村教育专网、医疗专网,实现所有学校、乡镇卫生院的互联网稳定快速接入。二是建立共建共享的政企协作机制。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对于公用性比较强的信息基础设施,可由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等进行半市场化投资。建立多元市场参与机制,采取颁发许可证、建设补贴等多元化方式激励社会资本参与,让外资和民企等多元市场主体愿意投资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三是继续降低网络使用费用。实施“提速降费2.0”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针对农村居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专项降费力度,面向农村地区推出在线教育、医疗卫生、普惠金融、政务信息等公益性App的专项资费减免与优惠套餐,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效用。

(五)加快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应用

拓宽数字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开发应用领域,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疗、教育、舆情监测、公共危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是健全政企合作建设运营机制。鉴于医疗、养老、文体等领域的数字化供给前期需要较大投资、在运营阶段能够产生一定的盈利空间,可开放授权,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引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减轻政府财政投入压力。二是提高乡村远程教学的质量。建议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整合优质城市学校的精品课程、名师课堂,均衡安排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对接,为农村学校提供能同步共享和互动的在线课程。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研学、集体备课、结对帮扶等,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三是进一步推广乡村远程医疗。建立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统一调配医疗资源,逐级建立远程诊疗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推进部分县级医院“5G+远程医疗”工程,试点推进为乡村医生配备智能手机与专属应用的“互联网+乡村医生”工程,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扩大乡村医生的诊疗服务范围。四是加快布局农村智慧养老。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家居设备等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随身监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等服务,把所有的养老机构和场所都纳入日常监管。开发智慧养老呼叫服务,根据居家老年人呼叫需求,提供上门清洁、做饭等服务。

以上内容引自《迈向农业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有删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确保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有其各自的规律,但两者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逻辑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农业和农村在地理空间上交叉分布,在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上可高度共享,在发展所需的投入要素上有共同需求,在生态环境上会相互带来正外部效应或负外部效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应遵循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各自的规律采取针对性举措;另一方面也应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既各有其规律又相互关联的情况出发,坚持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本书阐述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评价体系和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策略,对种养结合、种业创新、耕地质量建设、乡村数字化治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并针对丘陵地区和城郊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如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给出了思路与建议。

(整理/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