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报告丨我国金融开放有序深化
金融开放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同时,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形成涵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开放格局。持续深化金融开放,不仅有利于引入竞争完善国内金融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丰富了全球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渠道,有利于促进中外利益紧密联结。
一、持续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从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股东资质要求、扩大业务范围等方面,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业高水平开放。银行业方面,2019年底前取消银行持股比例限制、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和分行的总资产要求。保险业方面,2020年底前取消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经营年限要求等准入条件,2022年9月取消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证券期货业方面,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证券、基金、期货业均已设立外商独资机构。此外,中国还在支付、评级、企业征信等领域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美国运通、万事达已分别设立合资或外资控股银行卡清算组织,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均在华设立独资公司,外商独资及合资征信公司也获批设立。
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股票市场双向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互联互通机制下外资保持净流入态势,二是中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债券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一是持续推进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市便利化改革,二是大力推进“熊猫债”市场开放。
三、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稳步提升,一是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提升,二是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稳步增长,三是人民币投资货币功能增强,四是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保持平稳。国际货币合作不断深化,一是货币互换合作不断加深,二是本币结算合作不断深化,三是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一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较快增长,二是人民币清算行持续增加。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发展报告2023》,有删改)(整理/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