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三五”能源政策体系(上)——“一个先行”“三大战略”
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势下,以低碳、零碳甚至负碳为特征的能源转型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正大踏步地从补充能源转向主力能源。新旧能源转换,中国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须着眼长远、着手当下、系统谋划,着力将新能源新经济培育成为协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碳中和目标的主引擎。
(一)一个先行:始终重视规划先行
面向碳中和,方向和目标是确立的,但具体怎么走是并不确定且具有弹性的。应按照“长期愿景、中长期战略、短期规划”的总体思路,提出概念图、设计图、施工图,扎实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一是研究编制纲领性文件碳中和能源转型总体方案,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基本遵循,提出能源转型的“四梁八柱”以及整体路径和推进节奏等。二是研究编制能源革命战略,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导,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的基础上,每10年一个节点,研究提出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能源国际合作的系统布局。三是扎实编制能源发展五年规划,以阶段性特征及目标要求为依据,一张蓝图绘到底,完整回答好这5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干成什么样、各领域怎么干、如何保障实施等。四是从全局出发编制专项具体规划,如新能源发展用地规划、电网规划、储能规划、氢能规划、CCS/CCUS规划和核能规划等,为各领域发展和利益相关方协调提供规范。
(二)三大战略:节能循环优先、电能替代、能源去碳
节能循环优先:发挥好节能第一能源和循环第一资源的作用。基于当前可预见的技术,减少能源需求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前提,要坚持将节能和提高能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此同时,随着钢铁、铜、铝以及生活垃圾等各类二次资源量的持续增长,要更重视通过打造循环型社会,降低对能源和一次资源的需求。例如,提高电炉钢比重主要就取决于废钢资源量。电能替代:加速走向电能化智能化时代。实现碳中和,关键在于转向“电”,要大力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率,制定并细化分领域实施路线图。在交通领域,继续以推广电动汽车为突破口,这也将有助于逐步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在建筑领域,推行电炊事、电采暖,考虑通过开展零碳社区试点,探索100%气化叠加分布式绿电新模式。在工业领域,加大电锅炉应用力度,同时从具体行业属性出发,分类施策。能源去碳:碳中和的根本出发点是去碳。碳中和并不等同于发展风光可再生能源,关键在于不对外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核能、生物质能以及火电+CCUS都可以作为备选的技术方案,是否选择主要取决于成本、技术进步以及系统安全因素。根据电力运行模型研判,2030年前增量电源以风光为主是清晰可行的,但依靠风光实现碳中和仍存在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在技术、模式、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足准备。(以上内容节选自《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
《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壳牌国际有限公司第四期合作研究的成果。本书以“双碳”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安全和经济视角,综合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综合资源战略规划模型(IRSP)和电力系统优化模型(WeSIM),对能源系统的重构和新能源的发展予以深入研究。全书分为一个总报告以及十六个篇章。总报告概要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十六个篇章分别从工业、建筑、交通、生物燃料、非电能源、氢能、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入展开研讨,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进行了综合研判,提出了面向2060年的新型能源体系的愿景和政策建议。
(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