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阅享|农村学前教育的进步
从历史上看,中国农村学前教育起步较晚,长期处于发展滞后的状况。2010 年以来,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连续开展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明显促进了中国农村学前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学前教育政策方向的演进
通过分析中央及省市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本发现,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农村学前教育从结构质量到过程质量的建设思路。第一期政策文本的重点基本都落在普及率、幼儿园建设(物质环境)、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准入、供给、待遇等)和财政投入(中央政府承担大头、重点投资弱势群体等)等方面;第二期和第三期开始把提升保教质量提上日程,例如通过加强乡镇中心园的辐射作用等措施来提升过程质量。
(二)农村学前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
就统计数据而言,自2010年普及学前教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从幼儿园数量来看,从2010年到2019年,农村幼儿园数量从58684 所增加至101447所,增加近1倍;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数量从16318所增加至40264所,增加近 1.5倍。从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数量来看,从2010年到2019年,农村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从9937937人上升至10274910人;西部地区农村在园儿童数量从 3016878人上升至3631079人,增加了60多万儿童。从教师学历来看,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由2010年以高中阶段及以下为主(54.91%)逐步调整为2019 年以专科学历为主(55.74%),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也由2010年的仅6.02% 上升至2019年的19.87%。从生师比来看,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生师比大幅下降,从49.27 ∶ 1下降到22.27 ∶ 1,大班额情况得到缓解。从教育经费来看,2020年全国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1826亿元,比2011年的342亿元增长4倍多;2020年全国农村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1165亿元,比2011年的140亿元增长了7倍多。由此可见,普及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连续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开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极大提升
2010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政策,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明显提高了儿童的入园率。特别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给予的倾斜,使入园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一项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判断 ,该研究比较了分别于1995—2004 年、2005—2009年、2010—2013年出生的3个年龄组儿童的入园率。第一组儿童的在园年龄在 2010 年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出台之前,第二组儿童的在园年龄在政策实施之初,第三组儿童的在园年龄在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对3组儿童入园率的分析和比较,体现出了不同出生年份儿童的接受学前教育机会的明显差异,这直接反映了学前教育各项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呈现一种时间上的上升趋势。就全国而言,1995—2004年出生的儿童组,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仅66.63%,这一比例在 2005—2009年出生的儿童组提高到83.48%,而2010年后出生的儿童则有87.47% 接受过学前教育。相对于第一组儿童,最后一组儿童的入园率提高了近21个百分点。这3组中的农村儿童的入园率分别为 60.29%、81.24% 和 86.59%,第三组中农村儿童的入园率比第一组提高了超过26个百分点。农村儿童入园率提高的幅度意味着学前教育的城乡差距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至少在入园率上出现了缩小的情况。2010年后出生的儿童,无论是城镇儿童还是农村儿童,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均超过85%,城乡差距更是缩减到近5个百分点。
同时还应该看到,尽管各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均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对2010年后出生的儿童来说,父母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差别,均在90%上下浮动。简而言之,儿童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的阶层差异有所减小。
另外,在学前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学前教育的地区差距也在缩小。西部地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持续上升至81.78%,与中部、东部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尽管微观的家庭背景因素和宏观的结构性因素与学前教育机会获得概率之间的相关性均在降低,但是不管出生在哪个时代,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登记为农业户口、身处西部地区,此类儿童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的概率仍然是最低的。(以上文字摘自《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促进农村儿童高质量发展》)
(整理/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