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香|加强我国固态电池工程化及产业化探索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主编,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2008年首次出版,本书为第十五册,是众多行业专家、企业高层顾问共同撰写的全面论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权威性著作。《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为主题,对建设汽车强国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分析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和短板领域,提出了新时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汽车强国建设的建议,对汽车产业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谋划发展战略、研究机构深化产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主流车企重点布局和规划的领域。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在关键材料克容量、电池比能量、系统集成效率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已实现全球领先。
为持续加强我国固态电池工程化及产业化探索,加大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投入和创新,需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整车与电池系统的协同设计,提升固态电池安全性能。
建议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围绕全固态电池整车搭载特性,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开展协同设计。针对全固态电池本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研究,通过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设计,提高电芯级别的热失控预警能力和系统级别的热扩散防护能力。
二是加大研发特定工艺制造设备与原材料资源保障力度,促进实现远期降本。建议针对全固态电池研发新型生产工艺,同时定制化开发部分设备,加快全固态电池用高性能材料的研发,进一步完善供应体系;建立关键原材料资源保障体系,鼓励国内企业在海外加大对关键资源的投资并购,以及国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力度,提高原材料自主可控程度。
三是鼓励车企开展固态电池搭载与示范运营,加速推进产业化应用。根据国内外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的规划,预计2025年前后将建立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并推出搭载的原型车,2030年前后将可能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并正式装车使用,但大规模上车时间仍需根据研发进展而定,若材料层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产业层面的高效生产工艺及低成本化无法有效解决,其量产时间将不及预期。建议鼓励车企择机在中高端车型上率先应用固态电池,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与示范运营,同步开展市场及技术评估,为规模化应用提供经验。
(摘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整理/李欣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