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调控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总体上看,用于表征货币政策的M2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与衡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走势大体上保持一致。具体而言,2003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10年,货币政策总体宽松,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规模顺差,外汇占款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在这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模式下,货币政策总体表现偏宽松。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有一定扩大趋势,主要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公平的关注。这一时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M2增速与基尼系数保持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都呈现总体上升态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M2增速分别从2003年的22.3%和19.6%升至2009年的34.8%和27.7%,并均在2009年创下历史最高增速。与此同时,我国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479上升至2008年的0.491,并在2009年仍保持在0.490的较高水平。
第二阶段2010—2015年,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收入差距缩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手段稳增长。经济平稳着陆之后,前期政策的负面效应有所显现,主要表现为通胀水平抬升。此外,金融风险逐步暴露出来。对此,货币政策总体呈现偏紧缩的基调。与此同时,货币政策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在这种背景之下,不平等程度有所降低,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这一时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和M2增速总体呈下降态势,分别从2010年的27%和19.7%降至2015年的12.4%和13.3%。在此期间,基尼系数也显著降低,从0.481降至0.462。
第三阶段
2015年至今,货币政策与共同富裕相关性有所减弱。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我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总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时期,货币政策指标和基尼系数都经历了一定波动。2016—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总体呈下行态势,基尼系数则从0.465上升至0.468。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小幅反弹,但基尼系数重新降至0.465。2020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明显上升,此后有一定回落,基尼系数则在此阶段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
(以上内容摘自《构建服务共同富裕的金融体系》)
图书简介
本书内容聚焦于金融体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从我国金融实践出发,研究金融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共同富裕的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是重要影响因素。本书课题组在研究中注重结合中国的金融实践,同时也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力争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整理/吴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