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发展和壮大氢能产业,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管理规范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氢能产业发展要坚持安全为先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指出,我国要将安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对制、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重大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油和气都属于危化品,但由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和供应的标准规范及监管制度,也就将风险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二)在技术自主可控前提下开展终端应用和国际合作
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联盟、国家级创新平台等机制,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攻关联合体,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产化进程。同时,要处理好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双循环”,既要避免闭关锁国“自循环”,也要防止国内市场沦为国外技术迭代的“试验场”。
(三)地方布局氢能产业要因地制宜
在“氢能热”中要保持冷思考。目前,地方逐步出台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提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发展目标,正在积极推动本地氢能产业发展。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多样,对能源的选择及经济调控的回旋空间较大,各地区应切实从实际出发,从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及地方财力等多方面系统谋划,理性布局。
(四)以试点示范逐步带动氢能多元应用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强调,要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推动地方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理性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和集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将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稳步开展试点示范;坚持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逐步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元应用。
(五)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实现氢能绿色发展并带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据行业机构测算,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将大幅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目前的不足16%提升至 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需从目前的34%提升至90%左右。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业界不少人力挺化石能源制氢的大规模利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制氢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一,在绿氢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用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从而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氢能具有长周期、大规模储能优势,能够带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推动氢能、电能、热能系统融合一体化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氢能产业:未来能源大战略》是中国发展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一。该书立足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践,系统研判我国氢能产业进展及发展特征,分析典型区域和重点企业发展态势,结合国外氢能产业发展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经验,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产业主体把握产业发展动向提供借鉴,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氢能产业进展提供参考。本书内容翔实、案例典型,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指南读物。
(整理/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