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荐读 | 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围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深入回答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发展动力、主要特征、战略部署、本质要求、制度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摘自《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二)》一书,就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读者提供参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到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要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坚持先立后破。在“立”与“破”的平衡与互动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但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等待旧事物完全消亡后再去发展新事物,而是要先确立新事物,使其在发展中逐步取代旧事物,这样做可以确保新旧交替的平稳过渡,避免出现真空期或混乱状态。比如对于平衡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原则。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聚焦“创新”二字做好文章,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手段,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立为先,促进创新与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破中求立,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取”与“舍”的辩证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一种清醒和定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如果脱离实际,不问自身的条件禀赋什么项目都想上,结果必然是“一哄而上”“泡沫化”,要防止盲目跟风,搞同一种模式的“抄作业”,脱离实际,不按规律办事。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的“齐步走”,坚持深入调研、把准规律,立足本地实际,精心分析并用好用足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通过明确取舍标准、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新征程中,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上内容摘自《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二)》)
(整理/耿瑞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