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路径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采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一书重点分析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重构的趋势,对现阶段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提出了分类分业施策,加快“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提水平”“促升级”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稳定性和竞争力强的领域:重点是锻长板、强基础、提水平
我国风电、稀土、家电、工程机械等产业链在全球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基本上是基于终端和整机的强大制造能力和依托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稳定支持了产业链上游的发展,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综合实力等稳步提升。就这类产业链来讲,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因为有国内市场的强大依托,一般较低存在产业链成规模集中外迁的风险;就产业链的安全可靠程度来看,大部分已逐渐通过国产化和供应链的本地化得到解决,但因不同产业的进展不同,部分关键环节也难以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尤其是对于高端零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和工控软件、关键材料等向更上游走的基础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这类产业,重点要在较好的发展基础上,锻长板、强基础和提水平。一是加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坚定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在“走出去”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强化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二是发挥好终端整机和龙头企业拉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支持和带动本国关键供应链补短板,带动形成全产业链的系统性优势。三是抓住全球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的机遇,努力提高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带动全产业链升级,早日实现由追赶者向领先者的跨越。
(二)竞争力强、稳定性弱的领域:重点是补短板、促升级、固根基
我国纺织服装、钢铁、新型显示、5G、数字化平台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也面临一些稳定性的现实挑战,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较为完备,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强,因综合成本上升等原因,对产业链稳定性会造成影响;二是钢铁、新型显示、5G、数字化平台等领域,在制造能力、应用水平、技术工艺等诸多产业链环节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分类施策。对综合成本上升导致的稳定性问题,关键是促升级、固根基。依托智能制造实现产业链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提高产业链根植性。对于资源、技术、供应链对外过于依赖导致的产业链不稳定问题,关键是补短板、固根基。通过完善多元平衡的供应链补齐资源原材料对外依赖的短板;通过支持自主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研发应用,补齐产业链安全可控的短板,进一步依托已经形成的龙头企业、制造能力、应用市场优势,培育全产业链优势。
(三)稳定性和竞争力均较弱的领域:重点是补短板、强基础、提水平
大飞机、高端数控机床、高端科研仪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等属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均较弱的领域。这类产业链的特点是多属于高技术领域,产业链长,专业化分工程度高,技术较为复杂,我国发展起步较晚,产业链上游发展较为薄弱。由于这类产业通常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通用性技术领域,部分领域还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应该集中资源大力支持,从长远战略角度谋划,支持产业自主可控和做优做强。重点是统筹发展与安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创新驱动、需求激励和供给集中”的原则,规避“卡脖子”风险,以努力缩小我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系统集成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目标,整合产学研用资源,进行产业链协同攻关和技术应用“一条龙”合作,加快产业链补短板;同步把握前沿领域技术换道的机会,健全完善新技术领域产业链。对我国短期内较难实现突破的环节,要维护多元稳定的供应关系,并通过“引进来”完善本土供应链;对我国企业已实现突破的环节,要发挥需求拉动作用,确保国内供应链企业获得与国外企业同等的竞争机会,并鼓励集成企业尽力支持、培育国内核心供应链发展。要注重提升系统集成的能力和水平,将自主性、经济性、竞争力统筹考虑,始终坚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国际合作,保持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同步。
(四)稳定性强、竞争力弱的领域:提品质、创品牌、促升级
食品、建材等属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强、竞争力不突出的领域,这类产业链多具有本地化的特征。对这类产业链应重点从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出发,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为依托,以促进竞争为动力,支持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实现绿色发展,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链升级。同时,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与本地化资源、文化和需求相结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
以上文字摘自《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一书,有删节
(整理/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