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②|算力要素
数据、算力、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三大基本要素,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本文将从算力要素层面梳理前沿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算力要素发展现状
全球算力产业快速发展且竞争加剧,我国算力产业进入增长新周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在全球算力规模中的份额分别为34%、33%、17%、4%。其中,美国和中国以35%、27%的全球基础算力份额分列前两位。算力成为各国抢占发展主导权的重要手段,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战略布局进程。算力规模持续增长,并开始向制造、金融和电信等传统行业及政府部门渗透。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位居全球第二。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
算力发展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我国多措并举推动算力“质”“量”提升。算力发展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推动我国经济向数字化转型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提出的,算力就是生产力,有算力就会有GDP,算力网就是要把算力像电力一样送到需要的地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算力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兴起给底层算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的判断式人工智能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再依赖于人工,而是具备了学习知识、处理知识和循环迭代的能力,这带来了更高功耗和密度的算力需求。为推动算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多措并举,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完善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适度超前建设算力信息设施、统筹建设算力节点。
算力基础设施市场长足发展,我国算力整体布局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是算力的主要载体。我国在全国各个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整合和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加速构建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以实现算力资源的多元集聚和协同调度,初步建构了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算力基础设施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推动算力产业持续创新发展并赋能各行各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为持续优化算力整体布局,2023年10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算力规模将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应用赋能4个方面明确了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支持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算力融合应用加速涌现。
(摘自《前沿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一书,有删节)
图书简介《前沿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一书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担任顾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担任主编。本书在解读前沿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呈现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发展动态,以生动案例展现“人工智能+多场景”的价值前景,识别其在技术开发、部署和应用中产生的风险挑战,并对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现状与挑战,提出构建前沿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范式,力求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有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和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