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
资本市场可以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在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一)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和措施,发挥协同效应,鼓励市场创新
发挥乡村振兴各类金融产品的协同效应,包括绿色债券的低成本效能和普惠金融平等可持续的特点,结合支农支小贷款等,涵盖乡村振兴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融资问题。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吸引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以系统性、协同性为原则,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内生性投资能力和数字化水平。鼓励评级机构将乡村振兴相关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者社会责任评价框架体系,利用其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引导投资者完善投资理念,建立正向反馈。
(二)推动多种乡村振兴金融工具发展,更好撬动社会资本
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各类金融工具的宣传力度,提升其社会影响力,提高农村地区对直接融资的认知程度,吸引更多资本参与合规的涉农项目融资。探索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与专项债两类工具,建立与两类工具相关的重大项目社会资本投融资模式,发挥专项债的资金成本优势和PPP项目管理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可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债重大项目库。提升乡村振兴概念债券示范效应,盘活二级市场流动性。通过推广“保险 + 期货”模式,适度考虑增加社会资本参与度,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兴趣。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扩大“保险 + 期货”覆盖面,丰富期权、期货种类,为“保险 + 期货”模式提供更多保障。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在财政上给予适当补助,激发市场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三)充分利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帮助乡村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支持更多农林牧副渔涉农企业上市。给予上市企业技术支持,并持续提供后期融资指导服务以及资金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鼓励乡村地区企业更多地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鼓励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乡村地区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扩大相关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如继续减免相关企业的挂牌费用、加大在当地的政策宣传力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惠、奖励政策吸引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拓展投资者范围,共同搭建针对乡村地区的风投融资平台等。统筹推进农产品期货和现货市场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抵偿股份制改造费用、挂牌费用等形式,将政府涉农补贴、奖励资金与企业规范性挂钩,引导农业产业基金优先投资农业板块企业。
(四)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相对较弱、上市涉农企业较少、乡村振兴基金建设相对落后、公司类信用债发行规模占比较低的特点,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应看到,欠发达地区更需要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内蒙古、青海、宁夏、山西等尚未发行过乡村振兴基金。可出台专门的金融政策,引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促进当地金融资源集聚,优化金融产业布局。对于在当地设点的金融机构可以酌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或一次性给予财政补贴。在经营中按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金融人才,为进入当地的金融专业人才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
(整理/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