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制造:数智化时代的制造新模式》案例选③|社群化制造——海尔HOPE平台社群化制造的实践

2024-12-06 10:52:41BY:lyw
【字体: 打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复杂程度高、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广的关键领域,“新物种”也呈爆发式涌现。同时,具有颠覆性影响力、渗透力的数字技术持续出现,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新物种”的爆发也在继续。本系列摘取《未来制造:数智化时代的制造新模式》一书中的制造新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个学术界的观察视角,以期推动制造新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涌现更多的制造新模式,供读者参考。

海尔HOPE平台社群化制造的实践

海尔集团(原名“青岛海尔”)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在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后,于1991年12月20日成立海尔集团。成立以来,海尔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海尔逐渐从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接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设立的“人单合一”模式,转向探索微店、实体店和线上店“三位一体”的社群经济模式,推动海尔由一个大企业向平台型企业和生态圈转型,由一个单纯的家电品牌向互联网品牌转变。

为了更好地利用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海尔基于“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理念,于2009年10月搭建了一个聚集创新者的生态社区(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简称HOPE),并于2013年10月正式上线,依托“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和开放创新理念,目前已经成为海尔旗下独立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2014年6月HOPE创新平台改版升级,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分享”的理念,与全球研发机构和个人合作,为平台用户提供前沿科技资讯以及创新解决方案。2016年12月15日,HOPE平台再次升级,启动了“创新合伙人计划”,邀请全球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创新者加入,建立开放的创新合伙人社群,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用户需求,推动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创新合伙人模式成为海尔发挥社群经济效应的重要部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HOPE平台上已经汇聚了高校、科研机构、大公司、创业公司等群体,覆盖了超过100个核心技术领域,社群专家12万余人,全球可触达资源超过百万个,形成独特的运作模式。

首先,构建社群经济生态平台。HOPE建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社会资源离散化、用户社群化的社交网络时代,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个性化地解决用户问题。随着发展过程,HOPE逐渐从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向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转变。HOPE平台推出的创新合伙人社群参与方从机构拓展到个人,从单纯的需求发布,进化到社群交互和资源匹配,为各领域专家进行知识分享和参与项目研发搭建交流平台。HOPE通过与用户、各领域的技术专家、学者、内部员工、极客、发烧友、供应商等各相关利益方建立起互动的社群关系,形成了覆盖从研发、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独特的社群经济生态平台。

其次,匹配技术资源。HOPE平台负责为集团各个产业线导入发展所需要的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在海尔集团,一般产业线上的研发人员只研发近期(1~2年内)可以直接用到产品上的技术,而HOPE平台主要负责3~5年的超前研发,超前研发的成果成熟后,需要进行转化时才能用到产品线上。为了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为研发方向决策提供一手资料,HOPE平台的后台建设有强大的搜索匹配引擎,能够快速将后台资源库、方案库、需求库、创意库进行配对,匹配精准度达到70%。除了进行站内匹配,HOPE平台还在全球各地分布了数百台爬虫服务器,随时关注互联网动态,抓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分析入库,为精准匹配提供数据来源。

最后,实现创意转化。不同于传统企业先做用户调研,再与企业合作、生产产品的模式,海尔通过HOPE平台把用户和工程师及外部合作伙伴联系在一起,实现众创和众包的结合。众创就是去找到创意,负责与线上线下的领先用户互动,寻找用户痛点和需求;众包就是在已有创意的情况下,根据痛点和需求去寻找合作伙伴来解决问题。为了产出更多的颠覆性创意,海尔推出了用户付薪政策和人人创客推进,只要是参与交互的用户或者资源,都能够获得产品收益的分享。此外,海尔还成立了六大孵化基金,对创意从提出、孵化到产业化等创意转化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迄今为止,HOPE平台每年发布技术需求上千个,解决产业线技术难题近百个。同时,通过与高校院所、中小企业合作,HOPE已助力研发出创新性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荣获“科创中国”产学研融通组织殊荣,而且,HOPE典型案例还多次入选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国内外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