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基于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一书中提出,要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齐重点产业短板、发挥制造业产业规模优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深化改革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针对不同行业发展特点,要坚持聚焦重点、注重分业施策,着力防范重点领域产能过剩风险,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供给优化升级。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与应用推广,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补齐重点产业短板。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补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产出效率、经济效益,巩固多年积累形成的既有优势;深入推动石化、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布局调整,鼓励企业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有效扩大优质供给,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制造业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
(摘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一书)
(整理/李欣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