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高坚:创新经济与元宇宙

2024-12-25 10:47:46BY:lyw
【字体: 打印

一、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韧性的源泉

中央强调了需求和供给的互动,创新领域和新兴产业能够实现这种互动。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变化导致生产结构和金融结构不断变化,创新经济是适应这种变化的具有新的特征的经济业态。创新经济有多方面特征,比如说,创新经济的产品是差异化产品,而不是同质化产品。创新经济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实现了差异化。未来,我国经济的韧性来自哪里?来自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直接指向的是发展过程。创新是由谁来进行的?企业家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其创新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需求创造供给。消费者具有某种潜在需求,而创新产品和服务使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数字经济领域,尤其是元宇宙产业,很快能够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数字经济涉及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各方面,如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数字经济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应用场景。例如,智慧云在能源、城市和绿色发展领域具有潜力,能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元宇宙很火爆,但不能将其神化

元宇宙可以视作一个覆盖并扩展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知识空间和数理空间”的相互融合和重叠。在这个交会点上,元宇宙揭示了一种变革性的人类行为模式,即“交换和博弈”,它们在数字空间得到了新的体现和演绎。人们总结出了元宇宙的八大关键词:身份、沉浸感、朋友(社交)、低延迟、大规模、创造性、经济、文明,但从本质上看,元宇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范式(交换和博弈)在数字空间的体现。所有的交互和经济行为都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和其他加密技术来实现。用户在元宇宙中进行交换(如买卖虚拟物品、服务等)和博弈(如参与游戏、竞赛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其虚拟存在,而且影响并改变其工作、学习、社交和娱乐方式。

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创建的沉浸式虚拟环境,元宇宙为参与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和可能性。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将元宇宙概念神化。我们现在所谓的“虚拟世界”,在没有数字技术的年代其实就已经产生。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创造和探索各种形式的“虚拟世界”。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这些“虚拟世界”通过宗教、神话、文学、艺术等来构建。宗教、神话、文学、艺术等可用于传达知识、信仰、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是人们认知体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我们见证了一个新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的诞生。它是过去人类思想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产物,延续着人类的精神和传统。正如文学作品或神话传说为人们提供了想象和逃避现实的空间,元宇宙也只是提供了数字化环境下新的生活方式。

三、从平台经济角度理解、管理与发展元宇宙

要了解元宇宙,就要熟悉以平台经济、大数据经济、人工智能经济为代表的经济生态系

统。解决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元宇宙尤其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支持。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问题,元宇宙构建了虚拟的平行世界,现在很多经济学家用“镜像”方式对应思考问题。比如,既然现实世界中的经济活动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那么在元宇宙的映射中,原理也是一样的。从数字内容的生产到最终的消费,交换和分配两个环节是核心。为此,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来促进交换的顺利达成,并且将交换所获价值更公允地进行分配。在新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创新,需要新经济理论体系。本书是作者对数字经济与元宇宙领域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探讨与尝试。

元宇宙经济本质上是平台经济,元宇宙竞争,本质上就是平台竞争。从平台经济角度来看,在技术架构、业务模式、盈利方式、商业模式以及竞争战略等多个层面,元宇宙都符合平台经济的特点。元宇宙经济属于平台经济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实际上是各种平台经济的整合状态,很多元宇宙还是多种平台的重叠。元宇宙不但可以提供虚拟的平台和市场,还能推动现实经济向平台化转型。平台经济是我国目前数字经济的主要模式,并且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平台经济,特别关注平台经济产生的垄断行为。大多数科技企业具有创新垄断的特征。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垄断利润,但这不同于特许垄断和自然垄断。

我国经济需要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元宇宙产业有潜力推动形成一轮新的需求。然而,要真正创造需求并不能简单地将发展数字经济或者说元宇宙作为单一举措,而是要实现对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需求的创造涉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消费升级,而不是单纯地增加政府支出和推动产能的增长。我们应该思考元宇宙如何能够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代表着巨大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通过努力创造最终需求,引导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下一轮经济增长铺平道路。

(高坚系国家开发银行原常务副行长、联和金融数字经济研究所高级顾问)

(整理/常昌盛)(本文选自《数字定义未来:经济新思想与竞争新战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