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荐读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12-26 10:53:53BY:lyw
【字体: 打印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25年工作重点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科技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助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一书中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紧跟技术创新前沿、掌握研发主动权,为产业体系持续赋能。

(一)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能突破现有技术轨道而转向新的技术轨道,以革命性方式改变经济发展的形态,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前沿技术则是各技术领域最先进甚至是“从 0 到 1”的技术,如以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为特征的材料新技术开发,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并形成颠覆性技术,是进一步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举措。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大中小、国企民企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设,进一步加强用户与制造商的协同创新,鼓励各类企业加强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使这两类技术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进一步鼓励“科技—产业—金融”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更进一步关注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升供给侧的发展质量,持续带动经济增长。

(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指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陈劲,202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快“造新链”、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刻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和场景革命机遇,聚焦未来科学探索、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使命型场景需求,尽快从顶层设计、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等维度形成体系化布局,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秉承国际视野、立足国际竞争、强化战略思维,基于国家或区域资源禀赋,进一步加大对未来产业的谋划与布局。要积极发挥市属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大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三)发挥国有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面对外部环境巨变带来的新挑战和终端特色需求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带来的新赛道新机遇,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现代化,需要以打造现代新国企、推进国民共进协同共创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央国企在应对外部风险冲击上的保障作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水平上的骨干作用、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新国企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有力主体优势,加快从“市场驱动为主”的后发追赶创新范式向“创新引领超越追赶”的新型创新范式跃迁。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新国企为牵引,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贯通联合体,整合推进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增强核心功能。要紧盯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短板领域,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逆势而上补短板,打造理性追赶新动能;要持续强化产业优势技术供给,厚基础、铸强项;要抢先布局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顺势而为锻长板,培育前瞻引领新优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激励科技型央国企争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牵头打造本土企业主导、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型创新生态。

(尹西明,张贝贝,陈劲,李政,2023)

(摘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一书)

(整理/李欣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