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胜:以长远视野和战略思维研究人工智能与就业问题

2025-01-03 15:55:26BY:lyw
【字体: 打印

12月21日,在中国发展出版社举行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新书发布会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赖德胜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赖德胜表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广受关注的高质量著作成果,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人工智能与就业的拓展性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科技进步对就业具有创造性破坏效应,既会破坏就业岗位,也会创造就业岗位。”赖德胜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性破坏机制可能更加复杂,影响更为深远。当前,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如“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农业”“人工智能+服务业”等多种场景,将会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应放在更远的视野、更长期的维度来看。

赖德胜提出,未来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研究工作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优先的关系。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的逻辑不同。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科技创新,而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就业是其中最基本的民生。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值得深入思考。此外,统筹平衡好两者的发展和稳定,国家层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

二是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的招生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都将发生变化,加强人才培养既要考虑到人工智能专业本身,还要考虑到更大范围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问题。

三是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极化问题、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变化要求需要进一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需优化完善。

四是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价值观。人工智能时代工作价值观与工业时代工作价值观相比可能会发生变化,要进一步研究工作价值观发展的问题,这是未来研究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需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高妍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