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发展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碳市场

2025-01-09 16:28:01BY:lyw
【字体: 打印

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历史性跨越,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势在必行。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已被列入2025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中。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碳市场?又该如何建设?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中国发展报告2024》从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需把握好的原则以及改革取向两方面进行了回答。

《中国发展报告2024》提出,中国完善碳定价机制需着重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建立法治碳市场。当前中国已出台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需要依法开展碳交易,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提升信息透明度。中国碳市场刚起步,交易信息披露的内容、时效性都有待提升。需要加快推动信息披露,确保信息充分透明。三是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要将除了电力以外的其他行业尽快纳入碳市场,从而实现碳配额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避免市场分割对形成均衡碳价的不利影响。四是遵循市场供求规律。要进一步创造碳配额稀缺性,形成碳配额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重点解决集团内部关联交易问题,使得价格是在整个市场中供求双方全部主体充分表达真实买卖价格愿望后形成的。

碳市场是促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长期化的有效方式。《中国发展报告2024》认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碳市场要推进四方面改革。

一是明确碳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全国碳市场是基于强度管控目标的市场,随着碳排放逐步走向总量管理,需要对未来碳市场的定位和作用等作出前瞻性安排。特别是,要明确全国碳市场在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引导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提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地方碳市场在推动碳市场创新发展中的先行先试作用。以建立有效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推动全国碳市场增加市场挂牌交易,加快推动形成统一价格。

二是完善全国碳市场相关规则。针对碳市场存在的覆盖行业单一、交易品种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要稳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尽快将碳核算基础较好的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及早公开行业碳强度基准值。探索基于总量目标的配额分配方式,选取部分碳排放已达峰的行业,将基于强度的配额总量设定改为基于排放量目标的配额总量设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规范化信息披露机制,增加配额分配情况等披露内容,制定定期披露规则。逐步建立完善配额总量设置与动态调控机制以及配额免费分配与拍卖结合的动态供给机制。统一全国碳市场与地方碳市场在配额分配基准、发放方式、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基本规则。

三是健全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更好发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作用,动员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减碳相关市场化活动,需要尽快扩大方法学覆盖范围,将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中满足额外性要求的先进减排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去除技术,以及成熟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优质方法学尽快纳入,加快国际上成熟方法学的本地化应用。同时,动态调整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抵消配额的比例,通过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对CCER的需求。

四是推动碳市场与其他政策系统集成。加快形成政策制度合力,需要从支撑实现“双碳”目标、引导绿色低碳转型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政策的目标、作用机制及相互影响与可替代性等开展深入研究,明确各自定位,以及相应衔接机制或优化政策方案。进一步加强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方法、标准等技术基础环节的一致性、可比性。在政策制定过程等关键环节加强不同管理部门间沟通协调,增强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宏观一致性。

(文 / 赵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