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的生产力因素和生产力因素的新变化正在快速积累,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动力来源、发展生态乃至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质生产力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出来的生产力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对新时代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规律作出的系统、科学、全面的阐释概括,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担任主编,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泉红、徐建伟、李子文担任副主编,多位专家参与编著。全书共分七章,在厘清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从夯实新动能、焕发新活力、扩大新优势等六个方面,对培育科技创新引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
本书指出,新质生产力是覆盖涵盖生产要素、配置关系、载体形态、指向标志、目标质态等五个层次的复杂系统。其中,要素配置关系和产业结构形态共同构成生产力系统中的“结构”部分,衡量指标和目标导向共同构成生产力系统中的“功能”部分。生产要素层主要解决“用什么来生产”的问题,配置关系层主要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载体形态层主要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指向标志层主要解决生产效率和效能的评判问题,目标质态层主要解决发展的目的和导向问题。
(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