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我国数字营商环境评估体系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宜尽快将数字营商环境纳入决策议程。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构建跟踪监测评价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国际评价体系以各国可获取的共性指标为主,侧重于对发展状况的评价,对于背后的制度环境关注不够。与国外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前列,但制度建设稍显滞后,如事前准入制度亟待优化、公平竞争规则及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待完善等。建议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研究推出我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监测及评价体系,至少应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政府监管和服务等要素,分类设定发展指标、改革指标和政策指标,建立定期监测评估机制,为持续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二)将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作为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关注领域,着力完善规则和强化执法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优秀的营商环境。建议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全周期,全链条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包括:在事前准入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准入条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引入“监管沙盒”理念,在试点示范中摸索总结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监管框架;夯实平台主体责任,发挥技术优势和数据优势,履行自身合规和协同治理义务,规范平台上入驻商家经营行为;强化数字平台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护个人信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运用新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在更大范围提供便捷服务。
(三)加快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的制度调整和政策供给
从国际组织关注的评价指标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亟须加快政策供给。一是提升网络接入率和使用率。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要进一步做好普遍服务,让全民用得上、用得起,尤其要降低企业使用宽带网络成本,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优化创新环境。增加数字化人才供给,提高国民数字素养;不断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政策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大支持。三是提升监管质量和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程序的公开性。四是构筑安全监管链条。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服务器数量,提升安全防御能力。以上文字摘自“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有删改(整理/王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