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入海、探极地!未来空间引领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未来空间是人类探索新兴领域的前沿,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载人低空飞行、深空深地深海探索、极地开发等。2030年中国该产业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本系列摘取《中国发展报告2024》中关于未来空间探索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载人低空飞行
载人低空飞行指在地面或水面上高度1000米以内的载人飞行,主要应用于交通、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目前,中国飞行汽车已经研制成功,预计2030年之前全面商业化。应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低空空域规划设计,提升空域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飞行汽车等低空飞行器的试验验证,逐步从示范应用拓展到更大区域。
(二)深空深地深海探索
深空深地深海探索是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或完成科学研究目标,在月球、火星、太阳等地球引力场以外空间,地下和海洋深处,以新技术手段开展的开发活动。目前,中国运载火箭、载人潜水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加强火箭、可重复运载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统筹管理开发太空资源,探索外星球科学实验;开展地球深部探测,建设深地实验基础设施;加快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培育。
(三)极地开发
极地开发指在南极和北极开展的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探索、科学实验、开辟新通道等活动。中国处于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硬件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下一步可加快南北极圈科考站建设,推进极地通信、极地动态监测等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在平等互利、包容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极地探测、开发与保护。
(四)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创新属性强、潜力巨大,但同时研发投入大、商业化周期长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加强研发支持、鼓励风险投资、培养高水平人才、完善产业生态网络、开拓应用场景以及优化新业态治理等多种方式,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共同推动未来产业持续发展。本文节选自《中国发展报告2024》
(整理/庄希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