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吕薇:系统全面阐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品力作——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丛书”

2025-03-03 17:20:28BY:lyw
【字体: 打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在不断深化生产力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全面部署。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是什么?不同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新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黄汉权院长组织院内60多位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完成的研究报告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转给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司局作参考;应邀在《求是》《理论中心组学习》《时事报告》等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获批立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等等。为了让研究成果形成更大的决策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界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探讨,引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与中国发展出版社倾力协作,编写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丛书”。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丛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及国家最新的部署要求,分别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角度,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丛书共分为三册,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在厘清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从夯实新动能、焕发新活力、扩大新优势、制胜新赛道、繁荣新主体、构建新生态等六个方面,对培育科技创新引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梳理了当前我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现状、问题与挑战,从科技、人才、金融、数据、产业、投资、财税、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等十个方面,提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策建议和改革举措,有利于推动形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合力,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篇》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源地区,以及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城市、园区和企业,总结提炼各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案例,为不同类型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为该套丛书的第一批读者,通过认真阅读,我认为这套丛书分量很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政策性、系统性、专业性、指导性和创新性,对于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研究、推动形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合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不同类型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参考、借鉴和指导。本套丛书的出版意在对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进一步学习贯彻和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邃理论内涵和丰富实践进行深入探索,是智库出版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进一步体现出智库出版物的前瞻性、思想性、引领性、操作性特点,将对社会各界研究和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所裨益。

(书评作者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