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趋势!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招聘需求的变迁②
【编者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社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势越来越明确,一系列难以预知的新风险新挑战也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将取代哪些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是否将引发社会失业潮”等话题在国内外引发广泛讨论,“人工智能与就业”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心关注的话题,成为科技界和社会科学界重大研究课题。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一书从人工智能岗位招聘需求变化趋势和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岗位招聘需求变化趋势两方面详细阐述就业趋势,并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本公众号整理了3篇文章展示人工智能岗位招聘需求在各省份和各城市总体变化趋势,此为第2篇。
2019年,全国人工智能岗位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和北京,四省份的岗位数量占全国当年总量的54.93%。2017 年以来,各省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扶持到税收优惠,从技术部署到人才引进,多方面促进了人工智能项目的落地,也推动着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当地对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需求。2023年,人工智能岗位虽仍然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和北京,但四省份的占比总和降至42.39%,岗位的地域分布更均匀。尽管四个头部省份占比下降,但其人才需求总量仍在上升。同期,全国人才需求量增长更快,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竞争激烈。
从城市分布来看,人工智能岗位高度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但一线城市的聚集程度略有下降。由于此类资源的稀缺性和集中性,仍然只有一些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岗位的集中地。根据2023年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人工智能岗位的数据统计,人工智能岗位较多的前 20个城市中,除青岛市和苏州市外,其他城市均为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的前沿技术,其发展水平受科技投入、科研水平、人才聚集度、风险资本投入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中心城市具备以上优势,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集成和应用的主要平台。因此,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城市群人工智能岗位占比上升幅度最大,达到10.72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策驱动的战略变化。首先,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但这也导致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随着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扩张,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选择将部分业务迁移至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内陆省会城市或其他新兴城市群。其次,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新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展开激烈的“抢人大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愈发重视科技创新,通过政策优惠、人才引进和科研资金支持等措施,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
